(

)

使
鹿
抒情
秋节
山水
思乡
人生哲理
传赞
忧民
怀古
动物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自由的渴望。诗人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于繁忙世俗羁绊的不满,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无限憧憬。首句“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描绘了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生态状态,通过动物自由生活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紧接着,“误随弓旌落尘土,坐使鞭箠环呻呼”则写出了诗人对现实中繁重的官职和俗世纷争的不满与无奈。“追胥连保罪及孥,百日愁叹一日娱”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反思,以及希望通过田园生活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接着,“白云旧有终老约,朱绶岂合山人纡”则强调了对自然山水生活的向往和承诺。“人生何者非蘧庐,故山鹤怨秋猿孤”通过比喻,将自己与自然界相联系,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希望远离尘世的愿望。随后,“何时自驾鹿车去,扫除白发烦菖蒲”则描绘了一幅诗人驾车前往田园生活场景,同时也表现了对衰老和繁琐事务的厌倦。“麻鞋短后随猎夫,射弋狐兔供朝晡”继续展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希望通过狩猎来获得食物自给自足的生活理想。最后,“陶潜自作《五柳传》,潘阆画入三峰图”则是对历史上著名隐逸陶渊明及其文学作品的致敬,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化艺术的追求。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自然、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批判。苏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将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苏轼

3227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江行吊宋齐邱
宋·辛弃疾
尝笑韩非死说难,先生事业最相关。能令父子君臣际,常在干戈揖逊间。秋浦山高明月在,丹阳人去晚风闲。可怜千古长江水,不与渠侬洗厚颜。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