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山水
田园
写雨
情感
思乡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在乡村中生活的独特景象与心境。首句“僧来逢雨涨,欲以笠为舟”生动地展现了僧人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随性与自在,雨后河水上涨,僧人甚至想用斗笠作为船只,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接着,“行脚非骑马,安心须牧牛”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僧人的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他不依赖传统的交通工具,而是选择步行(行脚),这不仅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同时,牧牛则意味着他关注于日常琐事,通过与动物的互动,达到心灵的安顿与满足。“破村无大树,剩水有清流”描绘了乡村的简朴与宁静。破败的村落中缺乏高大的树木,但仍有清澈的水流穿村而过,这样的环境虽不繁华,却有着独特的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平和。最后,“衣絮不忧薄,芦花雪满洲”表达了僧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即使衣物单薄,也不以为意,因为他的精神世界富足。芦花如雪般覆盖在洲上,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僧人内心世界的隐喻——即便外界条件艰苦,内心依然纯净如雪,充满诗意与禅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在乡村生活中追求简单、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及在平凡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哲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