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赞美
文学艺术
哲理
抒情
怀才不遇
感慨世事
书法
书法传承
抒发情感

赏析

梅尧臣的这首诗《依韵吴冲卿秘阁观逸少墨迹》通过对王羲之(右军)书法的赞美,展现了他对这位书法大家的敬仰和对其作品的惊叹。诗中称誉王羲之下笔如神,其字法犹如长戈伏弩,服从号令,显示出他的书法威严且富有力量。诗人感叹即使是众多贤豪,也无人能与之匹敌,他的作品如同龙虎旗帜般堂皇,声名远播,自古以来罕见其盛。诗中提到秘阁收藏的墨宝众多,观者如云,诗人感慨自己的才情有限,难以企及前人的高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王羲之书法流传千载的期待。他以赵壹和曹将军为例,说明即使在贫困之中,能欣赏到这样的艺术瑰宝也是一种荣幸。最后,诗人以谦逊的态度承认自己才疏学浅,但仍愿追随先贤的足迹,表达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梅尧臣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崇高敬意。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猜您喜欢

书心画诗
宋·陈渊
书法从中得,难将笔下寻。欲知神合处,始悟画由心。篆隶秦非古,真行晋迄今。奇踪存翰墨,妙意本胸襟。雄健猊翻石,骞腾鸟出林。古人求笔正,八法响随音。
杨大鉴为幕府绘抟法百图题
明·朱升
相台画史杨大鉴,眼光如鉴鬓如钐。搏法千年巳失传,貌出百图非泛泛。剑一人敌学之难,岂知徒搏无伤残。强梁侠儿里中横,颠倒掀翻掌股间。幕府昼长风拂拂,窗前卷舒此何物?担夫当道草.....
立之作诗讥仆沉浮于酒次韵答之
宋·饶节
颓俗不可挽,我思陈孟公。胸中一噫气,浩荡沧海东。初余亦拙谋,堕身尺度中。昔为吾家驹,今为客子蓬。人生百年耳,过鸟欻无踪。何至自矛盾,身与众敌逢。仲尼固玄圣,道大自不容。落.....
赠徐仲裕
元·张仲深
混沌夜凿玄黄剖,书契创录垂不朽。谁将汗简编湘云,渥漆濡丹示悠久。苍颉馀制见鸟迹,孔壁遗形有蝌蚪。篆籀孰启冰斯先,分隶每变钟王后。后来众体多纷更,幻若浮云化苍狗。徐君适生千.....
读韩昌黎诗
清·戚学标
平生强性韩退之,余事复见于作诗。文起八代甚正则,特于诗也逞瑰琦。硬语险语兼苦语,杂以奇字斑陆离。明若訇輘激雷电,幽如睒闪藏鬼尸。真宰上欲九阍诉,回头下与儿童嬉。虞彝夏鼎嫌.....
和公择观李煜书法喜禅师碑
宋·郭祥正
五代迭凋丧,江南最偷安。三世弄翰墨,煜札尤可观。禅林榜法喜,妙势如飞鸾。尘埃一藏晦,皴斮脱羽翰。适逢集仙守,好古将模刊。振襟自披拂,涂饰粉与丹。呼僧辨遗像,彷佛存纤纨。作.....
次周漕示族人韵
宋·陈与义
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效邹阳。但修天爵膺人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再和圣俞见答
宋·欧阳修
两畿相望东与西,书来三日犹为稽。短篇投子譬瓦砾,敢辱报之金袅蹄。文章至宝被埋没,气象往往干云霓。飞黄伯乐不世出,四顾骧首空长嘶。嗟哉我岂敢知子,论诗赖子初指迷。子言古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