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
酬
睦
州
晏
殿
丞
清
潭
吐
明
月
,
杳
杳
及
吾
庐
。
流
彩
满
怀
袖
,
托
情
非
鸟
鱼
。
朝
因
南
涧
雨
,
暮
入
北
畦
锄
。
岂
不
藉
馀
润
,
况
兹
方
饭
蔬
。
写景
怀乡
抒发情感
田事物
日常生活
秋天景象
水景
情感交流
山野田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酬睦州晏殿丞》,描绘了夜晚清潭倒映明月的静谧景象,月光洒满诗人的心头,犹如流彩般溢出衣袖,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却并非鸟鱼所能理解。他早晨因南涧的雨水而思绪飘渺,傍晚又在北边菜园劳作,享受着自然的滋润。诗人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自己并不贪求高位,满足于简朴的生活。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梅尧臣
2914首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