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康
四
年
从
皇
太
子
祖
会
东
堂
诗
巍
巍
皇
代
,
奄
宅
九
围
。
帝
在
在
洛
,
克
配
紫
微
。
八
风
应
律
,
日
月
重
晖
。
普
历
丘
宇
,
时
罔
不
绥
。
歌颂皇室
赞美
写景
抒情
季节
秋季
地点
洛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宫廷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皇家礼仪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统治者的权力。"巍巍皇代,奄宅九围" 一句,以雄伟的语气勾勒出皇家的宏大建筑和坚固的城垣,显示出国家的强盛和稳固。"帝在在洛,克配紫微" 表示皇帝居住在洛阳,享受着天上的恩泽,这里的“洛”指的是洛阳,古代中国的都城之一,而“紫微”则是星官之名,象征着皇权与天命的联系。"八风应律,日月重晖" 描述了大自然和谐一致的景象,“八风”指的是四方加上四隅的风,即八个方向的风,"应律"则意味着一切都按照规律运行,而“日月重晖”则形容日月光芒相互辉映,增添了一份祥和之气。"普历丘宇,时罔不绥"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皇权的广泛影响力和社会的稳定与秩序。"普历"意味着无处不在,而“丘宇”则代表了各式房屋和山陵,“时罔不绥”指的是每个时辰都有其规律,万物皆得其所。整首诗通过对皇朝巍峨建筑、天文现象以及时间秩序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统治景象,彰显了作者对于中央集权和社会安定的赞美。
陆机
118首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陆机兄弟来到洛阳,文才倾动一时,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历任任太傅祭酒、吴国郎中令、著作郎等职,与贾谧等结为“金谷二十四友”。赵王司马伦掌权时,引为相国参军,封关中侯,于其篡位时受伪职。司马伦被诛后,险遭处死,赖成都王司马颖救免,此后便委身依之,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太安二年(303年),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军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却大败于七里涧,最终遭谗遇害,被夷三族。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诗重藻绘排偶,骈文亦佳。与弟陆云俱为西晋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赠人二首(其二)
唐·王建
多在蓬莱少在家,越绯衫上有红霞。朝回不向诸馀处,骑马城西检校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