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地点
招屈亭
怀古
悼亡
秋节
抒情

译文

在三闾大夫沉水自尽的地方,楚国人民都穿上了白色的丧服哀悼楚怀王。
在招屈亭边,人们的双重悲痛与无尽的哀愁,伴随着秋天傍晚的昏暗天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的哀伤和个人的无尽感慨。"三闾溺处杀怀王"一句,直接点出了历史事件的悲剧性质,三闾大夫在溺地处死了楚国的怀王,这里的“溺”字暗示着死亡的不幸和悲惨。而“感得荆人尽缟裳”则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共鸣之情,荆地的人们都为此事而穿上了表示哀悼的粗糙衣裳。"招屈亭边两重恨"一句,更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伤的情感。招屈亭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而“两重恨”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双重哀痛。这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也是对现实无常的一种无奈。最后,“远天秋色暮苍苍”一句,通过描绘萧瑟的秋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心中的凄凉与孤寂。远方的天边,秋色的苍茫,让人感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的哀思和现实的无奈,以及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深沉感慨。

汪遵

63首
(全唐诗云:一作王遵)(约公元八七七年前后在世),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与许棠同乡。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后五年,棠始亦及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寄托了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