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校
官
韵
登
山
临
水
本
何
为
,
又
近
橙
黄
橘
绿
时
。
固
是
秋
来
多
兴
尔
,
岂
非
月
上
一
中
之
。
卧
碑
野
处
台
前
字
,
断
壁
山
民
阁
上
诗
。
今
古
风
流
要
人
物
,
可
容
吟
啸
不
伸
眉
。
秋天写景
怀古抒情
地点
写兴抒情
历史人物
赏析
这首诗《和校官韵》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首联“登山临水本何为,又近橙黄橘绿时。”开篇即以登山临水的行动引出季节变换的景象,橙黄橘绿不仅描绘了秋天的丰收之景,也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颔联“固是秋来多兴尔,岂非月上一中之。”进一步深化了对季节更替的感受,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现象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颈联“卧碑野处台前字,断壁山民阁上诗。”转而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卧碑与断壁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象征,也是历史痕迹的体现,诗人通过这些元素,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尾联“今古风流要人物,可容吟啸不伸眉。”则将视角拉回当下,提出了对当今时代人物的期待与要求,希望他们能像古人一样,既有才华又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谦逊,不因功名利禄而失却真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遗迹及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韩淲
2817首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您喜欢
峡州东山
宋·陆游
十年不踏东山路,今日重为放浪行。老矣判无黄鹄举,归哉惟有白鸥盟。新秧刺水农家乐,修竹环溪客眼明。已驾巾车仍小驻,绿萝亭下听莺声。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唐·李白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
枯荷晚过荒园,池荷披谢殆尽,闻人言秋娘怛化丁沽已逾匝月,重念昔游对之成咏(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年来此地经行处,一日伤心独晚归。旧过横塘终不渡,每闻清曲辄增欷。秋初已共黄淤老,花尽难禁白露晞。园事纵非能勿感,剩看凉柳自依依。
在郡秋怀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秋风入前林,萧瑟鸣高枝。寂寞游子思,寤叹何人知。宦成名不立,志存岁已驰。五十而无闻,古人深所疵。平生去外饰,直道如不羁。未得操割效,忽复寒暑移。物情自古然,身退毁亦随。悠.....
题万佛堂壁(其一)
明·贺钦
峭壁镵成万佛身,招提开创几千春。行童不识寻幽客,误作恭禅问法人。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东海
唐·汪遵
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作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
淮阴县
宋·许及之
甘罗古篆娑罗刻,岂但淮阴妙二罗。胯下桥边有男子,追亡拟问汉萧何。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