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阳节
写景
怀古
写花
菊花
抒情
地点
南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南台的欢乐场景,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自然风光的描绘。首句“台高戏马风吹帽”,生动地展现了登高望远的情景,马儿在风中奔跑,帽子被风吹动,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接着,“笑口开时插菊归”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欢笑的场景,还通过“插菊归”这一细节,巧妙地将秋天的菊花与节日的庆祝活动联系起来,增添了节日的色彩。后两句“却忆东山携妓饮,试呼红袖著仙衣”,则通过回忆与想象的手法,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诗人似乎回想起了过去在东山与佳人共饮的美好时光,这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当前登高赏菊的活动形成了对比,既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也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享受。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登高赏菊时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韩淲

2817首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