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
山
行
烈
山
焚
长
茅
,
漫
天
焚
老
木
。
老
木
中
焚
空
,
葺
茅
以
为
屋
。
茅
根
可
伐
,
树
根
难
斸
。
轮
囷
离
奇
不
受
犁
,
枉
用
驱
来
茧
栗
犊
。
春
初
种
烟
,
夏
初
种
谷
。
五
月
绿
云
收
,
八
月
黄
云
熟
。
深
冬
百
昌
尽
,
犹
见
蔓
菁
绿
。
山
肥
稍
缩
,
树
根
稍
秃
。
水
工
开
浚
,
上
引
飞
瀑
。
高
高
下
下
成
良
田
,
尽
种
黍
稷
与
穜
稑
。
山
高
水
深
,
水
不
上
陆
。
蔗
园
茶
陇
,
足
供
饘
粥
。
君
不
见
塞
翁
之
马
有
得
失
,
耀
德
之
陂
旋
反
覆
。
耕
山
成
败
人
岂
知
,
知
者
天
边
两
黄
鹄
。
吁
嗟
乎
,
老
农
耕
田
不
果
腹
,
不
耕
村
田
耕
山
谷
。
山
中
豺
虎
食
人
肉
,
今
日
吞
声
向
山
哭
。
山水田园
写山
田园生活
劳动
民生
咏物
赏析
这首《耕山行》描绘了古代农民在山地耕作的艰辛生活,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洞察和对劳作的深切感慨。诗的开头以“烈山焚长茅,漫天焚老木”描绘了山林被焚烧的场景,预示着土地的开垦。接着,“老木中焚空,葺茅以为屋”描述了人们利用烧剩的木料建造简陋的住所。这里展现了原始的生存状态和对自然资源的朴素利用。“茅根可伐,树根难斸。轮囷离奇不受犁,枉用驱来茧栗犊。”这一句通过对比茅草和树木的根部,以及难以犁耕的山地,形象地表现了山地耕作的困难。同时,引入“茧栗犊”的驱赶,进一步强调了劳动的艰辛。接下来,“春初种烟,夏初种谷。五月绿云收,八月黄云熟。”描绘了四季的农事活动,从播种到收获,展现了农业生产的循环往复。而“深冬百昌尽,犹见蔓菁绿”则展示了即使在严冬,仍有作物保持生机,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的尊重。“山肥稍缩,树根稍秃。水工开浚,上引飞瀑。”描述了山地的地形变化和水利工程的建设,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通过“高高下下成良田,尽种黍稷与穜稑”,展现了山地农业的多样化种植。“山高水深,水不上陆。蔗园茶陇,足供饘粥。”进一步描绘了山地农业的特色,强调了水资源的利用和作物的多样性,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最后,“君不见塞翁之马有得失,耀德之陂旋反覆。耕山成败人岂知,知者天边两黄鹄。”引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预测的感慨。同时,将农民的耕作与天边的黄鹄相联系,暗示了农民虽辛勤劳作,但成功与否往往超出了个人的掌控,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然界的敬畏。“吁嗟乎,老农耕田不果腹,不耕村田耕山谷。山中豺虎食人肉,今日吞声向山哭。”则直接表达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环境的恐惧,揭示了他们面对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威胁时的无助和痛苦。综上所述,《耕山行》不仅是一首反映古代农民生活艰辛的诗歌,也蕴含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它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寓意深刻的比喻,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农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猜您喜欢
复州十咏(其九)
清·多隆阿
相逢何必问根苗,搏土为薪记两辽。地下神奇钟石炭,人间货利设煤窑。开山作穴如穿井,引火成炊不采樵。水上轻舟代陆马,扬帆日望海门潮。
宣州崔大夫閤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
唐·白居易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题陈敬山晋安丹室
明·王恭
丹室人间那可寻,嵩丘王屋五云深。先生结茆在何处,坐令九转成黄金。芙蓉出鼎秋花吐,曲密房幽夜窗曙。阳遂光中结坎离,方诸影里交龙虎。早服还丹变羽翰,弱流东逝任漫漫。秦皇汉武徒.....
岁暮
明·孙一元
身世马虺隤,索居不用媒。恩多贫曝日,吟苦饥鸣雷。冻鹊迟迟下,晴梅鼎鼎开。诗书娱此夕,吾意老山隈。
过廉平章樊川别墅
明·殷奎
山水娱人未肯休,登临何事白人头。君看花木樊川墅,秪有廉泉独自流。
画松
明·童轩
曾是陶公手种来,山中风雨老莓苔。伫看贡入明堂用,还似当年宰相才。
水龙吟·咏假山寿藏山主人
清末近现代初·聂树楷
削成天外三峰,何时落在潜夫手。开门即见,屏风叠处,夺匡庐秀。腕底丹青,胸中丘壑,合成杰构。问蓬莱左股,是谁割取,神山福,容消受。三见海扬尘后。更巢痕九重扫旧。归来绿野,买.....
游故水部郑君休园用嶰谷旧韵(其二)
清·全祖望
为问符卿墅,荒荒落日昏。名花天上去,乔木道南存。尘梦消江市,林峦近野村。风高云倍迥,诗思满篱门。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