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
抒情
写物
写手
场景
怀古
写冬
闺怨
写城市
写人

译文

并州产的刀子锋利如水,吴地产的盐粒洁白如雪,女子的纤纤细手剥开新产的熟橙。锦制的帷帐中刚刚变暖,兽形的香炉中烟气不断,二人相对着把笙调弄。
女子低声地探问情人:今夜您到哪里去住宿?时候已经不早了,城上已报三更。外面寒风凛冽,路上寒霜浓重马易打滑,不如不要走了,街上已经少有人行走!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精致而温馨的画面。"并刀如水",以比喻手法形容刀锋锐利,犹如流水般流畅,展现了古代工艺之美;"吴盐胜雪",则将吴地的精盐比作白雪,暗示其洁白纯净。女子纤细的手指轻轻切开新鲜的橙子,动作轻盈,充满生活情趣。"锦幄初温,兽香不断",描绘了华美的寝具和缭绕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暖舒适的氛围。两人相对而坐,吹奏笙乐,低声交谈,气氛和谐亲密。接着,女子低声询问对方的行程,透露出关心与期待。然而,夜已深至三更,"城上已三更",马蹄踏在霜冻的路面,显得滑且难行。此时,女子建议暂停出行,因为"马滑霜浓,不如休去",路上行人稀少,安全起见应避免外出。这句表达了对爱人的体贴与担忧,也流露出淡淡的离别情绪。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交流,展现了宋词婉约含蓄的一面,体现了词人周邦彦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周邦彦

235首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猜您喜欢

个人之一
明·王彦泓
铜尊花露玉炉烟,长见飞琼侍晓筵。觉我欲前微掩敛,避人佯退定迁延。无聊脱钏红箱畔,特地兜鞋碧槛边。喜煞未曾梳洗在,翠鬟松压睡容鲜。
梅露堂燕客夜归
宋·杨万里
药玉船中酒似空,水沉烟上雪都融。梅堂客散人初静,椽烛烧残一尺红。
杂兴五首(其一)
唐·权德舆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一颦一笑千金重,肯似成都夜失身。
黑裘
宋·王禹偁
野蚕自成茧,缲络为山紬。此物产何许,莱夷负海州。一端重数斤,裁染为吾裘。守黑异华楚,示俭非轻柔。熏香则无取,风雪曾何忧。朝可奉冠带,夜以为衾裯。晏婴三十年,庶几迹相侔。季.....
定海四首(其三)
宋·陈造
穫稻来硗埆,开篘荐碧香。地偏皆斥卤,汲井得甘芳。漫仕今千室,前人陋一乡。民安吾亦饱,相乐亦相忘。
浣溪纱(其一)代闺人寄发
清·佟世南
轻剪乌云一缕柔。寄郎聊与结绸缪。梳妆休忆旧红楼。灯下懒教添剃尾,帐中谁看坠搔头。丝丝难囗许多愁。
无题(其一)
明·贝琼
楼台十二近蓝桥,帘幕重遮半面娇。洛浦有神通子建,天坛无意会文箫。仙衣雪皎裁蝉翼,宝髻云松插凤翘。月落红寒春梦断,相思空寄海门潮。
闺怨无闷
宋·程垓
天与多才,不合更与,殢柳怜花情分。甚总为才情,恼人方寸。早是春残花褪。也不料、一春都成病。自失笑,因甚腰围半减,珠泪频揾。难省。也怨天、也自恨。怎免千般思忖。倩人说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