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婉约
写人
写夏日
爱情
闺怨
动作

赏析

这首宋词描绘了一幅轻盈而含蓄的画面。"薄薄纱厨望似空",以轻纱笼罩的闺房暗示女子的清雅与孤独,仿佛整个世界都透过纱帘变得透明。"簟纹如水浸芙蓉",运用比喻,将竹席上的纹理比作清水中的芙蓉,既写出了夏日的清凉,又暗喻女子如芙蓉般的纯洁和娇美。"起来娇眼未惺憁",写出女子慵懒的姿态,睡眼朦胧,更显娇媚。接下来的动作描写,"强整罗衣抬皓腕,更将纨扇掩酥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她起床后的慵懒动作,轻轻整理衣物,抬起洁白的手腕,还用纨扇遮掩胸前,流露出一种欲盖弥彰的娇羞。最后,"羞郎何事面微红",女子问及自己为何脸红,其实是在含蓄地表达对郎君的思念或期待,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表白,这种微妙的心理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娇柔、羞涩以及对爱情的微妙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周邦彦

235首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猜您喜欢

减字木兰花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洞仙歌
清·周星誉
绣帆收了,正雨丝初歇。七里香尘熨柔碧。看绿杨阴外、楼阁溟濛,是多少,春睡初醒时节。犀帷催唤起,饧眼慵揉,刬袜竛竮向人立。檀盏递完时、低项回身,傍娘坐、恁般羞涩。又小婢催人.....
斗百花(其三)亦名夏州
宋·柳永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
南歌子(其七)
宋·陈克
看月凭肩枨,娇春枕臂眠。不禁花絮夜来寒。帐底浓香残梦、更缠绵。起晚笼莺怪,妆迟绣伴牵。声声催唤药栏边。整髻收裙无力、上秋千。
忆秦娥(其六)美人十忆
清·汪懋麟
春肤腻。猩红宝抹胸前试。胸前试。如饴堪啜,似酥心醉。鸡头新剥真无二。芙蓉帐底休相戏。休相戏。此乡佳矣,温柔憨睡。
忆秦娥
清末近现代初·胡薇元
住住住了何曾住。含情临去。迟迟未肯行。花钿约指重重寄。叩叩潜通意。何时消得阿侬一段痴。
新市杂咏(其二)
宋·华岳
翠翘佯醉倩人扶,约我文君卖酒垆。解佩向人陪笑问,一杯容妾佐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