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梅
里
七
首
·
家
于
无
锡
四
十
载
今
敝
庐
数
堵
犹
存
今
列
题
于
后
·
翡
翠
坞
翡
翠
飞
飞
绕
莲
坞
,
一
啄
嘉
鱼
一
鸣
舞
。
莲
茎
触
散
莲
叶
欹
,
露
滴
珠
光
似
还
浦
。
虞
人
掠
水
轻
浮
弋
,
翡
翠
惊
飞
飞
不
息
。
直
上
层
空
翠
影
高
,
还
向
云
间
双
比
翼
。
弹
射
莫
及
弋
不
得
,
日
暮
虞
人
空
叹
息
。
写景
写鸟
动物
赞美
地点
翡翠坞
情感
悼亡
译文
翡翠鸟在莲花池边飞翔,捕食一条鱼后欢快地鸣叫。
莲茎轻轻触动,莲叶歪斜,露珠闪烁,仿佛回到了湖湾。
猎人轻盈地在水面滑行捕猎,翡翠鸟受惊后不停飞翔。
翡翠鸟直冲云霄,翠色身影高高在上,如同双翼在云端比翼齐飞。
尽管尽力弹射,但无法捕捉到它们,傍晚时分,猎人只能空自叹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翡翠鸟在莲塘中的活跃表现,以及虞人捕鱼不成的境况,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诗中“翡翠飞飞绕莲坞,一啄嘉鱼一鸣舞”描写了翡翠鸟在莲塘周围自由飞翔,捕食时偶尔发出愉悦的鸣叫。这种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热爱。“莲茎触散莲叶欹,露滴珠光似还浦”这两句则是通过莲藕触碰到莲叶,水珠滚落如同返回水中,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既突显了诗人对细节的观察,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虞人掠水轻浮弋,翡翠惊飞飞不息”中的“虞人”指的是古代以捕鱼为生的渔夫,他们在水中投掷网具,试图捕捉鱼类。然而翡翠鸟受惊后持续地飞翔,显示出它们对于捕食威胁的警觉和逃避本能。“直上层空翠影高,还向云间双比翼”则描绘了翡翠鸟逃逸后的情景,它们迅速升至高空,仿佛在云端与同伴并肩飞翔。这不仅是对翡翠鸟动态的精彩描述,也象征着自由和超脱。最后,“弹射莫及弋不得,日暮虞人空叹息”表达了虞人捕鱼无果的无奈。尽管他们运用了弹弓和网具,但都未能成功捕捉到翡翠或其他猎物,只能在夕阳下感叹。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
李绅
145首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高宗皇帝挽词(其三)
宋·韩彦质
八秩归希有,三灵感具衣。鼎湖龙已远,汾水雁空飞。羽卫愁无色,风云惨不晖。惟馀功与德,千古叹巍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