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
使
鹿
抒情
民谣
春天
励志
田园
地方
赞颂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通过对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开篇“乡里儿”直接点出了主题,即乡村中的普通百姓。接着,“桑麻郁郁禾黍肥”用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农作物繁茂成长的景象,表现了农业劳动的丰收和希望。“冬有褴襦夏有絺”则写出了农家四季都有衣食之忧,但又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兄锄弟耨妻在机”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劳作场景,夜晚家犬不吠,门户大开,显示了乡间的人情味和安全感。紧接着,“夜犬不吠开蓬扉”、“醉还饱,浊醪初熟劝翁媪”则写出了农民的丰收喜悦和生活的满足。“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态,表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美好的感悟。“劝年少,乐耕桑”则是诗人对后辈的一种期望和告诫。“使君为我剪荆棘,使君为我驱豺狼”表达了对统治者希望能够创造一个没有荆棘和豺狼的理想社会。紧接着,“林中无虎山有鹿,水底无蛟鱼有鲂”则描绘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态平衡状态。“父渔子猎日归暮,月明处处舂黄粱”写出了农家劳动后的和谐家庭生活,以及夜晚的宁静与温馨。“乡里儿,东家父老为尔言,鼓腹那知生育恩”则是对乡亲们的友好提醒,感念父母养育之恩。“莫令太守驰朱轓,悬鼓一鸣卢鹊喧。恶声主吏噪尔门,唧唧力力烹鸡豚”表达了对官府不要扰乱百姓生活的期望,以及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乡里儿,莫悲咤。上有明王颁诏下,重选贤良恤孤寡”则是对统治者的期待,希望能够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来治理国家,并关怀弱势群体。“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写出了百姓对于明君的感激之情。最后,“乡里儿,终尔词。我无工巧唯无私,举手一挥临路岐”则是诗人对这首诗的结束,也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坚持。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平凡而纯朴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田园诗。

李绅

145首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二十七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全唐诗》存其诗四卷。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猜您喜欢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春雨虽未寸,润泽已庆慰。却看云势重,羃䍥藏山翠。因之忆远近,一例被膏未。无何一二日,佳音来次第。保阳及古北,三寸均沾暨。喜已疑信半,奚曾遇往岁。秋麦既勃生,春牟即可艺。大.....
知如居,门前即大路
清·郭伦伍
知机且养到虚心,竹立园林堪节取;如愿得春风满眼,梅传驿路带香来。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次韵逊敏斋主人落花四首(其三)
清末近现代初·陈宝琛
生灭元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罥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耐,春阑金缕曲初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
赠薛播州诗(其五)
隋·杨素
有帛贲丘园,生刍自幽谷。尘芳金马路,澜清凤池澳。零露既垂光,清风复流穆。倾盖如旧知,弹冠岂新沭。利心金各断,芬言兰共馥。
天仙子·皋亭看桃花
清·佟世南
隐隐青山濛碧雾。小艇但随流水去。荒村何处问桃花,芳草渡。斜阳暮。一片红云遮去路。偏怪东风吹不住。点点胭脂飘细雨。人家疑在武陵源,花乱舞。莺乱语。只恐刘郎来又误。
暮春杂咏八首(其八)
宋·曾协
隔岸连平野,邻家背短城。海风无日息,楚水照人清。有子能干禄,全家可代耕。饭馀无一事,更觉胜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