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时间
秋天
写风
赞美
名胜
龙泉
场景
记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金末元初时期,丙辰年九月二十六日携家出游龙泉时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风色的清新、山泉的潺潺、藤蔓的垂挂以及霜林的苍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首句“风色澄鲜称野情”,开篇即点明了风色的清澈与纯净,与诗人闲适旷达的情怀相契合。接着,“居僧闻客喜相迎”一句,不仅描绘了僧人对客人的热情欢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藤垂石磴云添润,泉漱山根玉有声”两句,通过藤蔓的垂挂和山泉的流淌,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藤蔓仿佛是大自然的绿帘,为石阶增添了一抹湿润;山泉则如同玉石般清脆悦耳,赋予了山根以生命的声音。“庭树老于临济寺,霜林浑是汉家营”两句,将眼前的景物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既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又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老树仿佛见证了临济寺的历史变迁,而霜林则让人联想到古代军营的肃穆与庄严。最后,“明年此日知何处?莫惜题诗记姓名”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他希望即使未来不知身在何方,也能通过题诗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足迹,纪念这段旅程。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驻跸圣因行宫
清·爱新觉罗·弘历
问俗重临明圣湖,白沙堤上果清殊。高峰南北呈双髻,行馆招提别一区。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民心乐处吾同乐,艳舞清歌亦底须。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