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
日
乱
离
南
国
忽
经
年
,
一
线
愁
添
未
死
前
。
心
折
灵
台
候
云
物
,
眼
看
东
海
变
桑
田
。
燕
巢
幕
上
终
非
计
,
雉
畜
樊
中
政
可
怜
。
安
得
绝
云
行
九
万
,
却
骑
鲸
背
上
青
天
。
写景抒情
怀古哲理
动物情感
抒情佳节
冬日感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南国的无限留恋和深深忧虑。"乱离南国忽经年"表达了时间飞逝,战争离乱使得南国之美如同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一线愁添未死前"则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忧愁和无奈,即便是在生命未终之前,这份忧愁也已如影随形,难以摆脱。"心折灵台候云物"这一句中,“灵台”指的是心神所寄的高处,也即是内心深处。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憧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悲哀。"眼看东海变桑田"则是在告诫自己要亲眼见证那变化莫测的世界,东海桑田的典故来源于《管子·权修》:“昔者黄帝将与赤帝战,至于涿鹿之野而两军交锋,天地晦暝,不知谁胜谁负。及旦,则桑梓生于野。”这里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燕巢幕上终非计"此句表明诗人对于那些逃避现实、藏匿于安逸之中的生活方式感到失望,因为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雉畜樊中政可怜"则是对那些被困在高墙深院之中,无法施展抱负、无力改变时局之人的同情和悲哀。最后两句"安得绝云行九万,却骑鲸背上青天"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渴望。这里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意象,想象自己能够乘坐鲸鱼之背,超脱尘世之束缚,飞驰于云端,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解放和自在。整首诗通过对南国美景的怀念,对现实无奈的抒发,以及对自由渴望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刘著
25首
生卒年均,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猜您喜欢
无题和竹桥丈韵二十四章(其十八)
清·孙原湘
一曲明河列宿环,佩声遥在碧云间。生逢独立人难得,除却相思事总閒。仙字早凭心勒印,神光翻逼眼成斑。直须亵念都消尽,才许亲承水月颜。
和悯乱诗(其十九)
明末清初·彭孙贻
投冠神武何须叹,仰屋司农计己空。赀客牧羊堪卜式,廉官苦李笑王戎。谁能卧榻容鼾枕,尽识中朝似发蒙。铜马大枪氛正剧,金陵佳气月朦胧。
闻近日求人书者以进士为贵戏作一绝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北江著论妙机锋,院体山癯本不同。树倒已无堪蚀叶,书空犹自觅青虫。
岁晚言怀(其三)
宋·陈造
雀响初防雪,鸦骄恐报晴。徒妨一老梦,莫究二虫情。虚籁吹群动,洪炉寄短生。只今观物化,未替白鸥盟。
兰西将去潮,次鴳尘韵送之(其一)
清·丘逢甲
白日昏昏海欲波,东风来与起沈痾。鸡虫得失关何事?金石文章自不磨。破碎河山收局险,支离官职累人多。于今鸿鹄高飞去,罗网终当奈尔何?
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
唐·李白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
秋江送远(其五)
明·霍与瑕
疏灯白酒清湾,细语为君解颜。世界原非圆满,试看残月关山。
峡山飞来寺(其二)
清·江之纪
松间云碓净无尘,身到诸天眼界新。采药至今思帝子,献环何处觅佳人。神仙偶作繁华梦,草木犹含太古春。悟彻阎浮皆幻景,强寻来去总非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