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闻
鹃
霜
满
头
颅
月
满
衣
,
数
声
啼
血
上
花
枝
。
长
安
路
上
多
行
客
,
莫
向
愁
中
怨
未
归
。
写景抒情
咏物言志
秋日写景
情感
鸟咏物
长安情怀
赏析
这首《秋夜闻鹃》由明代诗人谭律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中杜鹃啼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首句“霜满头颅月满衣”,以霜与月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与清冷,霜如同覆盖在头颅上的白发,月则照亮了衣裳,既表现了季节的变换,也隐含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感。次句“数声啼血上花枝”,将杜鹃鸟的啼鸣与鲜血联系起来,不仅生动地展现了杜鹃鸟在秋夜中的哀鸣,更赋予了这一场景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张力,仿佛那啼血的声音直接穿透了花枝,直达人心深处。后两句“长安路上多行客,莫向愁中怨未归”,则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相联系,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希望,但对那些行走在长安路上的旅人而言,却也可能意味着离家的孤独与思乡的愁苦。诗人在此劝慰道,即使身处愁苦之中,也不应抱怨未能归家,表达了对漂泊者的一种理解和同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整体来看,《秋夜闻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言寓意的艺术手法,既富有画面感,又富含哲理,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猜您喜欢
幽栖
明·顾猷
四十为渔长水西,汀兰沙鸟共幽栖。雨馀篱落经蛛网,风静檐牙上燕泥。欲醉且图元亮酒,长贫一任少陵妻。苔矶倦倚还持钓,莫管柴门日色低。
悼亡九首(其一)
宋·张耒
菊花还似去年黄,一寸愁心万事伤。独立高楼对残日,秋风吹得泪千行。
秋夜僧舍闻猿
唐·崔涂
哀猿听未休,禅景夜方幽。暂得同僧静,那能免客愁。影摇云外树,声袅月中秋。曾向巴江宿,当时泪亦流。
董静传挂冠四圣观
宋末元初·仇远
静挼秋渌洗荷衣,问隐孤山只鹤随。得酒可谋千日醉,挂冠犹恨十年迟。云和家有仙人谱,石鼎今无道士诗。莫对梅花谈世事,此花曾见太平时。
闻雁
明·宗臣
一枕何能得,长愁至不禁。鱼龙残夜笛,风雨急秋砧。天入萧森气,人兼去住心。湖南有新雁,作意送悲音。
满庭芳·秋遣
清·吴山
归鸟休枝,夜虫鸣彻,小轩风过吹凉。雨晴天朗,诗思入潇湘。秋染重林瑟瑟,更何处、疏远清香。曲池畔,绿红层叠,依约瘦莲房。携撙闲吊月,支离病骨,潦倒贫乡。叹人生有几,况遇沧桑.....
苏堪六十生日(其六)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种松日夜望松高,沧海沉冥一世豪。领取十年真实意,与君洗耳听松涛。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唐·孟郊
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霜枝留过鹊,风竹扫蒙尘。郢唱一声发,吴花千片春。对君何所得,归去觉情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