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
题
骊
山
自
愧
尘
容
去
复
来
,
骊
山
顶
上
看
崔
嵬
。
谁
人
得
向
长
安
道
,
曾
浴
莲
汤
十
二
回
。
地点写景
山水写景
历史怀古
抒情
赞美
历史名胜
赏析
这首宋朝诗人谢彦的《留题骊山》充满了对骊山的赞叹与感慨。首句“自愧尘容去复来”,诗人以自谦之语开篇,表达了自己在世事变迁中的渺小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多次造访骊山的经历。接着,“骊山顶上看崔嵬”一句,通过描绘骊山的雄伟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敬仰和喜爱。“谁人得向长安道,曾浴莲汤十二回”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权力与繁华;而“莲汤”则是骊山温泉的美称,代表了奢华与享受。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权力与奢华的复杂情感——既欣赏其美好,又对其背后的虚幻和短暂感到一丝无奈和自省。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
明·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越问(其五)鱼盐
宋·孙因
百川会同沧海兮,浩不知夫津涯。吐云涛以澜汗兮,沃日御而渺瀰。藏巨灵之赑屃兮,见天吴之惚恍。戴五山之嶪峨兮,涵百怪之陆离。巨鱼出没其中兮,不知其几千里。鼓浪沫以成雾兮,嘘云.....
景祐释奠武成王六首(其三)奠币用《明安》
宋·郊庙朝会歌辞
四岳之裔,凉彼武王。发扬蹈厉,周室用昌。追封庙食,简册增芳。升币以奠,磬筦锵锵。
奉荅木斋病起见怀二十韵
明·冯兰
海气明曙霞,湖光渺秋昊。十月木未霜,枫林景逾好。疏疏篱下花,寂寂涧边草。閒居田事休,委巷人迹少。东瞻牛屯峰,秀矗云之表。种梅已成蹊,中搆一亭小。谢公有好怀,藉此以终老。佳.....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第八十文殊九曲颂
宋·释义青
问法穷因归何处,黄河透过碧波澜。须知云外千峰上,别有灵松带露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