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雪
抒情
秋天
夜晚
枕畔秋意
听雪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在望亭听雪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联“薄暮孤帆住,春波点雪轻”,开篇即以“孤帆”、“春波”、“点雪轻”营造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凄清的画面,夕阳西下,孤舟停泊,春水泛起细碎的雪花,轻盈地跳跃在波面上,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细腻。颔联“深溪风有竹,寒月夜无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的氛围。深邃的溪流边,微风吹过,竹林轻轻摇曳,似乎在低语。而一轮寒月高悬于夜空,静静地照耀着大地,夜色中没有更替,只有这份宁静与寒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颈联“枕畔依秋叶,灯前隔水声”,将读者引入一个更为私密的空间。枕边是随风飘落的秋叶,灯前传来远处的水声,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秋叶与水声,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们在寂静的夜晚与诗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尾联“细听唯冥坐,愁断远钟鸣”,收束全诗,将情感推向高潮。在这样的夜晚,诗人独自冥坐,细细聆听,外界的喧嚣仿佛都已消失,只剩下远处寺庙传来的钟声,这钟声似乎触动了诗人的愁绪,让他的思绪随着钟声飘向远方。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也暗示了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情感体验。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