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
庭
芳
(
其
三
)
又
上
前
人
调
理
三
关
,
安
和
四
体
,
静
无
忧
扰
相
煎
。
太
微
冥
契
,
元
始
语
诸
仙
。
玉
宇
重
修
妙
典
,
西
台
□
、
南
岳
题
篇
。
崇
□
好
,
身
田
在
世
,
心
向
太
清
天
。
云
边
。
曾
降
圣
,
金
坛
夜
拜
,
高
驾
留
连
。
论
琼
华
灵
液
,
形
与
神
全
。
形
体
须
凭
妙
气
,
神
来
舍
、
黄
阙
丹
田
。
真
精
旨
,
明
光
辅
相
,
天
地
保
长
年
。
哲理
写心
赞美
修道养生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张继先所作,名为《满庭芳·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道家修炼之法与境界的词章。“调理三关,安和四体,静无忧扰相煎。” 这几句讲的是修炼者要调整身体的三个关键部分(即下丹田、心肺、脑海),使四肢百骸和谐统一,达到一种内心宁静无忧的状态。“太微冥契,元始语诸仙。” 这里提到的“太微”指的是天界的最高层次,而“元始”则是道教中的最高神明。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与高级仙灵沟通的心境。“玉宇重修妙典,西台□、南岳题篇。” “玉宇”象征着纯净的精神世界,“重修妙典”意味着对道家经典的再次研习和修炼。“西台”和“南岳”可能指的是特定的仙境或山岳,诗人在这些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诗篇。“崇□好,身田在世,心向太清天。” 这里,“崇□好”可能是一个词语的遗漏,需要具体的古籍文本来确定。“身田在世”意味着身体仍然留在尘世,而“心向太清天”则表达了诗人内心追求高洁无为的道家境界。“云边。曾降圣,金坛夜拜,高驾留连。”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仙界降临的人间圣者的场景,“金坛夜拜”可能是指对神灵的崇拜仪式,而“高驾留连”则形象地表达了仙者不愿离去的意境。“论琼华灵液,形与神全。” “琼华灵液”可能是指道教中的一种修炼物质或精神层面的滋润,“形与神全”意味着在这种修炼下,身心都能得到保全。“真精旨,明光辅相,天地保长年。” 这几句强调了通过修炼得以纯净的真精(即道家中的真性)和内在的智慧之光,可以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总体来说,这首词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炼理念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境界的追求。通过对宇宙、仙灵以及个人修为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精神追求。
张继先
210首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集字联
清·何绍基
指麾文府才思盛;冠冕人伦道德尊。
集字联
清·何绍基
爱道天开文府贵;无心月到画堂深。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其二)
清·释敬安
晴虚本无翳,阳焰何由生。扰扰宁暂住,渴鹿徒驰情。真空任起灭,明性无减增。智者鉴其微,元同一见精。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新新相推移,荧荧非问我。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
赠大沩和尚
唐·周朴
大沩清复深,万象影沈沈。有客衣多毳,空门偈胜金。王侯皆作礼,陆子只来吟。我问师心处,师言无处心。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偈八首(其二)
宋·释明辩
诤五眼,涌金春色晚。得五力,吹落碧桃华。唯證乃知难可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