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节
怀古
咏物
菊花
思乡
送别
悼亡
山水
田园
边塞
抒情
赞颂

赏析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倪瓒的《次韵邵生》,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淡泊生活态度和忧虑国事的情感。首句“已从鸥鸟狎云深”写诗人与鸥鸟为伴,隐居山林,表现出他对世事的超脱。次句“老我无机似汉阴”引用汉阴典故,自比诸葛亮的隐居,表达自己年老无欲的心态。第三句“采采菊花犹满地”以秋日菊花盛开,象征着诗人虽年迈但依然保持高洁的情操。然而,“萧萧霜发不胜簪”则揭示了岁月无情,白发稀疏,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南游阻绝伤多垒”表达了对南方战乱频仍的忧虑,诗人因路途受阻,无法南行,内心充满哀伤。“北望艰危折寸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虑,北方局势动荡,让诗人忧心忡忡。最后一句“好在吴松江水上,青猿啼处有枫林”,诗人寄情于吴松江边的美景,以青猿的哀鸣和枫林的红叶,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壮美的意境,寓含了诗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的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的隐逸生活与国家的艰难时局对比,展现了诗人既超然又忧虑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倪瓒诗歌的淡泊中寓深情的特点。

倪瓒

296首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