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写景秋景
山水
咏物大雁
节气秋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长江的壮丽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首句“长江秋色渺无边”,开篇即以“秋色”点明季节,用“渺无边”三个字,既描绘出长江的辽阔,又暗示了秋天特有的空旷与深远,营造了一种开阔而深邃的意境。接着,“鸿雁来时水拍天”一句,通过鸿雁南飞这一自然现象,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融入画面之中。鸿雁在空中飞翔,其身影与波光粼粼的江面相映成趣,仿佛是天空与大地的交响乐章,生动地展现了秋季长江的独特风貌。“七十二湾明月夜”则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长江蜿蜒曲折,月光洒落其上,形成一幅流动的画卷。这里的“七十二湾”不仅指出了长江的地理特征,也寓意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赋予了画面以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最后,“荻花枫叶覆渔船”一句,将画面的焦点收束于渔船之上。荻花与枫叶作为秋季的典型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层次,更象征着渔人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渔船在荻花与枫叶的覆盖下,显得格外宁静与祥和,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长江秋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艺术画卷,更是诗人情感与思考的寄托,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

倪瓒

296首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