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夏天
咏物
抒情
地点
洛浦
节令
夏日
山水
田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生活图景,通过对比鲜明、意象丰富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受和对生命活力的赞美。"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 开篇两句便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夏季的热烈气息,朱红色的窗帘和翠绿的室内装饰共同营造出一种隔绝外界炎热、享受室内凉爽氛围的意境。"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接着,诗人转向描绘夏日的天气特征,用“五月”指代夏季,用“炎蒸气”形容高温,而“三时刻漏长”则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觉,夏日悠长的白昼似乎让时间变得更加缓慢。"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这两句诗展现了自然界的生长变化,“麦随风里熟”描绘的是谷物在微风中成熟的景象,而“梅逐雨中黄”则是对梅花在夏雨中悄然开放的情形。"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 这两句诗转向了人们对抗暑热的日常生活细节,“开冰”和“带井水”暗示着夏季用冰镇凉的方式降温,而“和粉杂生香”则可能指的是使用香料或花朵来调和空气,使其变得清新宜人。"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这两句诗通过对服饰和扇子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夏日的意境。衣物吸附了香蕉叶的清香,而扇子则是夏季不可或缺的用品,用以驱散炎热。"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 这两句诗再次回到了自然界的观察,“早菱”和“初莲”都是对植物生长状态的精细描绘,表现了夏季生物的活力与美丽。"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愿陪仙鹤举”是对灵鹤(仙鹤)的一种向往,而“洛浦听笙簧”则是在设想一种在洛水之滨聆听乐器之声的情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夏日的热情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好、生活享受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厚情感。

庾信

323首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猜您喜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减字木兰花·溪山夜雨,摹董北苑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睡云刚醒。大地山河慵不整。白屋清泉。可许闲人作地仙。矮亭修竹。鸡犬为留云里宿。亦可孤蓬。藏在冥蒙不漏风。
奉和过旧宅应制
隋末唐初·上官仪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神麾飏珠雨,仙吹响飞流。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翠梧临凤邸,滋兰带鹤舟。偃伯歌玄化,扈跸颂王游。遗簪谬昭奖,珥笔荷恩休。
归辋川作
唐·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