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乐
仪
同
苦
热
诗
火
井
沈
荧
散
,
炎
洲
高
燄
通
。
鞭
石
未
成
雨
,
鸣
鸢
不
起
风
。
思
为
鸾
翼
扇
,
愿
借
明
光
宫
。
临
淄
迎
子
礼
,
中
散
就
安
丰
。
美
酒
含
兰
气
,
甘
瓜
开
蜜
筒
。
寂
寥
人
事
屏
,
还
得
隐
墙
东
。
写景
抒情
咏物
夏季节气
情感
思乡
动物
大雁
名胜
城市
酒文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炎热夏日的景象,通过对比和借用古代神话中的元素来表达诗人对凉爽的向往。开篇“火井沈荧散,炎洲高燄通”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烈日当空、热气逼人的酷暑景象。“鞭石未成雨,鸣鸢不起风”则是说尽管天气酷热,但连雷石也无法引发雨水,连凤凰都飞翔不起来,形容热度已达到了极点。接下来的“思为鸾翼扇,愿借明光宫”表露了诗人对凉风的渴望和求取更清凉之处的愿景。这里的“鸾翼扇”指的是传说中用凤凰羽毛制成的大扇,而“明光宫”则是想象中的一个能提供清凉避暑之地的地方。“临淄迎子礼,中散就安丰”可能是在描述诗人或某个人物在酷热中寻找避暑的场所,或是在进行某种避暑的仪式活动。这里的“临淄”可能是指河流之滨,而“中散就安丰”则表明了这种行为带来的满足和舒适。最后,“美酒含兰气,甘瓜开蜜筒”描述了一种避暑时享用的美好场景。诗人通过赞美清凉饮料和甜美果实的形象,传达了对夏日里简单而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寂寥人事屏,還得隐墙东”则表明诗人希望远离世俗纷扰,在一处幽静之所找到心灵的安宁。整首诗通过对炎热与清凉的对比,以及借用古代神话元素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在酷暑中对于避暑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内心平静状态的追求。
庾信
323首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