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别
萧
尺
木
(
其
二
)
扬
州
难
结
夏
,
六
月
上
江
船
。
烈
日
蒲
帆
外
,
清
风
野
渡
边
。
波
平
思
学
钓
,
税
急
悔
求
田
。
只
惹
妻
孥
怪
,
看
囊
无
一
钱
。
写景抒情
写夏
写离别
写情感
赏析
这首清代汪楫的《赠别萧尺木(其二)》描绘了一幅夏日乘船出行的画面。首句“扬州难结夏”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季节的不适,可能暗示着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接下来的“六月上江船”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炎热的夏季里,诗人选择逆流而上,显示出决心与勇气。“烈日蒲帆外,清风野渡边”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旅途中的酷热与片刻的清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舟行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在炎热的阳光下,诗人站在船头,感受到蒲帆之外的炽热,而在经过野渡时,清风又带来一丝凉意,为旅程增添了几分诗意。“波平思学钓,税急悔求田”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反思。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他想象自己成为垂钓者,享受闲适生活;然而,由于税费紧迫,他后悔当初选择离开田园,暗示了生活的艰难和无奈。最后两句“只惹妻孥怪,看囊无一钱”揭示了诗人经济上的困窘,他的家人可能会责怪他的无能,因为他囊中羞涩,无法满足家庭的基本需求。这既是对自身境遇的自嘲,也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夏日行船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的矛盾与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汪楫
25首
清(公元1626年至1689年)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著有《崇祯长编》、《悔庵集》、《使琉球杂录》、《册封疏钞》、《中州沿革志》、《补天石传奇》、《观海集》一卷等。
猜您喜欢
菩萨蛮
清·孙云鹤
迢迢不断天涯路。今宵又向芦汀住。梦断酒初醒。雁声疑橹声。满蓬霜似水。渺渺情千里。残月在孤舟。故人何处楼。
浣溪沙·送春近作
明·叶小鸾
春色三分付流水。风风雨雨送花休。韶光原自不能留。梦里有山堪遁世,醒来无酒可浇愁。独怜闲处最难求。
日出东南隅行
唐·李白
秦楼出佳丽,正值朝日光。陌头能驻马,花处复添香。
始生之日石子寿我以诗所以相属之意再三甚厚饮其酒歌其诗既至于醉也援笔为十韵报之
宋·郑刚中
五月居山昼清永,槐度微风舞疏影。儿童喜我悬弧辰,洒扫庭除具盘皿。烹凫隽鹄未易办,肴核随时享桃杏。颇当杯杓念吾亲,每岁在旁珠炯炯。今兹坐席小暌异,便觉亲朋欢意冷。远烦浓粉砑.....
悼亡百绝句(其八十六)
清·许传霈
此行也算是生离,转讶缄书无复时。痴愿一端今胜昔,果能梦里远相随。
澡兰香·浴
清·李符
鬓拢凤插,胸褪猩罗,解到麝裙綵结。兰波浅掬,蔷露微倾,几度怕深嫌热。着鲜肤、频溜柔荑,浑如搓琼捏雪。金斛钿装,水雾轻笼娇怯。屏角郎窥怎避,渐背窗灯,又憎帘月。春涡薄粉,宫.....
赠黄均联
清·严保庸
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回首春风上苑,剩一枝秃管,与诸君写近水遥山。
临江仙(其二)席上次元明韵
宋·赵彦端
潦水似讥酒浅,秋云如妒蟾明。幽人闻雁若闻莺。更长端有意,菊晚近无情。诗学笑中偷换,烛花醉里频倾。罗衣迥立可怜生。五湖虽好在,客意欲登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