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音
楼
巨
灵
手
擘
丹
崖
欹
,
玉
龙
喷
沫
冰
丝
垂
。
乘
风
散
作
千
银
枝
,
映
日
翻
惊
宝
鉴
披
。
飞
泉
主
人
事
幽
赏
,
选
胜
禺
阳
共
俛
仰
。
倚
岩
特
作
清
音
楼
,
日
对
雪
花
大
于
掌
。
漱
石
何
如
洗
耳
高
,
朗
吟
端
拟
扬
风
骚
。
竹
炉
鼎
沸
知
茶
熟
,
一
啜
诗
情
定
转
毫
。
写景
山水
咏物
赞美
地点
抒情
写雪
飞泉
景点
清音楼
茶文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音楼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在此地的幽赏之情。首句“巨灵手擘丹崖欹”以神话般的笔触,描绘出山崖被巨力掰开的壮观景象,为整幅画面奠定了雄伟的基调。接着,“玉龙喷沫冰丝垂”将瀑布比作玉龙喷出的泡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瀑布的动态美,而“冰丝垂”则进一步强调了水珠的晶莹剔透。“乘风散作千银枝,映日翻惊宝鉴披”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瀑布在阳光下的景象描绘得如同千枝银色的树枝,又仿佛是宝镜被惊动,光芒四射,展现出瀑布在自然光线下变幻莫测的美丽。“飞泉主人事幽赏,选胜禺阳共俛仰”点出了诗人的身份和行为,他选择在禺阳(禺山)这一胜地进行幽雅的赏玩,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倚岩特作清音楼,日对雪花大于掌”描述了诗人建造了一座清音楼,每日面对如同手掌大小的雪花,享受着宁静与清新的空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漱石何如洗耳高,朗吟端拟扬风骚”表达了诗人对清音楼环境的喜爱,认为在这里可以像洗耳一样净化心灵,同时通过朗读诗歌来弘扬古代文学的精神。最后,“竹炉鼎沸知茶熟,一啜诗情定转毫”描绘了诗人煮茶的场景,茶香四溢,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得他的诗情更加丰富,文思如泉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音楼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和人文情怀。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