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庆
上
人
房
朱
甍
宝
地
绝
尘
埃
,
松
下
闲
过
步
缘
苔
。
仙
梵
更
从
莲
室
度
,
佛
香
时
到
竹
房
来
。
己
知
静
者
通
禅
观
,
重
听
高
僧
话
劫
灰
。
寒
榻
不
须
灯
照
卧
,
夜
深
明
月
满
池
台
。
写景
地点
抒情
禅意
季节
秋
夜景
明月
人物交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宿于名为“庆上人房”的禅房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祥和氛围。首句“朱甍宝地绝尘埃”以朱红色的屋檐和珍贵的地基象征着远离世俗的清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松下闲过步缘苔”通过漫步于松树下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仙梵更从莲室度,佛香时到竹房来”两句,运用了佛教元素,如莲花室和竹房,以及仙梵与佛香,不仅增添了诗作的宗教色彩,也暗示了内心的净化与升华。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己知静者通禅观,重听高僧话劫灰”则揭示了诗人与高僧之间的对话,通过禅观与历史的对话,展现了对生命、宇宙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劫灰”象征着历史的痕迹与变迁,强调了在静谧中领悟人生真谛的重要性。最后,“寒榻不须灯照卧,夜深明月满池台”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寒凉的床上安然入睡,周围被明亮的月光覆盖,池塘与庭院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宁静美好。这一景象不仅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也寓意着诗人内心达到了一种平和与满足的状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与精神世界探索的深切感悟,以及在繁华世界之外寻求心灵寄托的美好愿景。
猜您喜欢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与啸麓谈鄮山阿育王寺之胜啸麓为之神往有诗余更和之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劳生念念馀尘土,笑口为君说鄮山。睡起随参香殿上,饭馀无事古松间。寒宵雪密茶初熟,精舍兰开衲未还。无用苓蔘治幽痗,深心回向一开颜。
郑介道见访
宋·许棐
步头杨柳种多年,今日方维胜客船。扫石共看山色坐,枕书同听雨声眠。溪羹旋煮莼丝滑,野饭新炊芡玉圆。不管归心忙似箭,强留吟过菊花天。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