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枝
词
(
其
一
)
木
槿
编
笆
土
筑
墙
,
田
家
住
在
水
中
央
。
四
月
穿
绵
六
月
冷
,
门
前
夜
夜
稻
花
香
。
山水田园
写景
抒情
夏天
写水
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竹枝词(其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美好。首句“木槿编笆土筑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农舍的朴素风貌。木槿作为篱笆材料,既体现了乡村的自然与质朴,也暗示了农人的勤劳与智慧。土筑的墙壁,更显现出农舍与大地的紧密联系,以及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田家住在水中央”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水中央”这一意象,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农舍所处的地理位置——靠近水源,便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同时也隐喻了农人与水的关系密切,水是他们生活与生产的命脉。接下来,“四月穿绵六月冷”描述了农人生活的不易。四月天气转暖,本应是脱去冬衣的时候,但农人却仍需穿着棉衣,暗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条件对农事的影响;而“六月冷”则可能是在特定年份或地区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现象,或是农事繁忙导致的身心疲惫,使得农人感觉格外寒冷。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农人面对自然环境挑战时的坚韧与适应能力。最后,“门前夜夜稻花香”则以诗意的笔触收尾,将自然之美与农人生活的温馨和谐融为一体。稻花的香气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也渲染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动成果的赞美,以及对乡村生活质朴美好的向往。整体而言,《竹枝词(其一)》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江南农村的生活场景,既有对农人辛劳的同情,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生活气息的佳作。
猜您喜欢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