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地点
茶文化
梅花
山水
老僧和童子
季节(秋
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寺庙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空翠凝寒不受埃"一句,设定了整个画面的清冷与纯净,翠绿的竹林在寒冷的气氛中显得格外斑斓,不染尘埃。紧接着"断崖千尺拥崔嵬"则勾勒出险峻的山势,岩石如同巨兽般屹立,给人以磅礴之感。下片转入寺院生活的描绘:"老僧倚树惊猿去,童子扫阶知客来"展现了寺内宁静祥和的情景。老僧倚靠在树下,被猿猴惊扰而去,而童子则在认真地扫除庭院的石阶,预示着客人的到来。这两句生动表现了寺庙生活中的平凡而又充满诗意的一刻。"石径晴因松露湿,茶烟远趁竹风回"通过对细微自然现象的捕捉,传递出一个雨后清新的早晨。石径因露水而湿润,隐约中透露出一丝生机;远处的茶烟随着竹间的轻风飘散,营造了一种淡定之美。最后两句"禅家也办吟边料,不种闲花只种梅"则点明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理解与选择。诗人似乎在表达,对于禅者而言,他们关注的是心灵修为,而非世俗琐事;他们不培植那些无关紧要的花朵,只专注于种植象征坚韧与纯粹的梅花。整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细节的精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清净、平淡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禅宗文化的深刻理解。

猜您喜欢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人日与诸子登观星台(其一)
明·释今无
百尺悬梯上,千门映日开。山标天寿翠,江涌月明来。古戍流残雾,寒笳落早梅。璇玑看秘密,因忆古人才。
同马卓群至龙井
清末近现代初·陈曾寿
携伴行山不辞远,薄云作暝迷高暾。才踰风篁秋景绝,绛霞一抹霜林屯。御巡蹬道尚完好,荒榛故础知山门。径转斜垣绕佛阁,杂花罗列明秋轩。老僧煎泉自提挈,妙谙茗事相评论。更出新藏压.....
西林桥
宋·董嗣杲
水竹云山拱画图,因怀唤渡想东都。雨馀晴蝀衔西照,风遏春船入里湖。阑曲祗供游子凭,林间今有野人无。隔墙莫是神仙宅,红白梅花五百株。
姑苏阻雪用郑于汉韵奉寄
明·林廷模
朔风吹雪满苏台,羁旅愁肠日几回。梅寄陇头凭驿使,桃开洞口忆天台。王郎剡曲辜兰棹,天女空中碎玉钗。却笑长安贫杜甫,门前风雨更谁来。
惠州东坡祠
清·徐琪
我久住西湖,晴好雨奇,曾向春堤吟柳色;公连渡东海,朱崖儋耳,何如此地近梅花。
湘上行念林雨若归
明·蔡懋德
宿雾卷太山,浩然沧海色。中有无数峰,奔腾不可得。我欲登峨眉,披云几千尺。下指望林皋,烟点梅花白。踟躇念天寒,尚疏远行策。昨日鹔鹴裘,己赠思归客。
金牛洞天
明·罗伦
洞天风景碧虚中,九曲云根一线通。谁向紫阳山下路,梅花三弄倚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