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抒情
秋景
吹箫咏物
秋月
山水场景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月下吹箫的雅致场景,充满了宁静与深远的意境。首句“不坐花丛坐竹丛”,以对比手法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雅情趣,暗示了主人公选择在竹林中而非花丛中吹奏,可能是因为竹子的清雅与坚韧更符合其内心追求的品质。接着,“遥天一曲雁飞空”一句,通过雁群在广阔天空中的飞翔,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自由的氛围,仿佛是主人公心灵的写照,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悠扬吹出秋山月”,将吹箫的声音与秋夜的月色巧妙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诗意。悠扬的箫声似乎能穿透寂静的夜晚,与远处的山月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和谐与宁静之美。最后,“散遣闲愁答远风”,则直接点明了箫声的作用——它能够化解内心的闲愁,回应着远方的风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展现了音乐对于心灵抚慰的力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独特的审美情趣,也传达了音乐对于心灵的深刻影响,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晚秋野望
唐·刘沧
秋尽郊原情自哀,菊花寂寞晚仍开。高风疏叶带霜落,一雁寒声背水来。荒垒几年经战后,故山终日望书回。归途休问从前事,独唱劳歌醉数杯。
河传
清·杨继端
雨过。林霁。嫩凉初到,新秋天气。穿针恰上曝衣楼。同倚。晚霞如织绮。七襄轧轧何时歇。经年别。人世休嫌拙。渡银河,灵鹊多。蹉跎。海枯情不磨。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奉和望山应教诗
南北朝·萧悫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