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路
主
簿
喜
罢
役
法
并
酬
范
奉
议
见
寄
因
革
纷
然
岂
用
情
,
由
来
消
息
与
时
行
。
奏
封
直
指
财
并
力
,
造
法
当
期
实
应
名
。
可
使
华
夷
渐
润
泽
,
不
烦
衡
石
自
均
平
。
将
明
况
是
忧
民
者
,
即
见
熙
熙
百
室
盈
。
哲理
抒情
忧民
写实
描述社会和谐
期待美好
赏析
这首诗《和路主簿喜罢役法并酬范奉议见寄》是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社会变革与民生福祉的深切关怀。首句“因革纷然岂用情”,开篇便点明了社会变迁的复杂性,并非单纯的情感所能驾驭。接着,“由来消息与时行”则强调了政策调整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进步的深刻理解。“奏封直指财并力,造法当期实应名”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制定政策时应注重实际效果的主张,以及在执行过程中需要集思广益、共同努力的决心。这种务实的态度,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可使华夷渐润泽,不烦衡石自均平”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希望通过改革,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里的“华夷”泛指不同地域或民族,“衡石”则是古代用于衡量重量的器具,象征着公正与平衡。最后,“将明况是忧民者,即见熙熙百室盈”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心系百姓、致力于改善民生者的高度赞扬。在他看来,这样的领导者能够带来社会的繁荣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变革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其对公平正义、民生福祉的执着追求,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邹浩
979首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您喜欢
峨眉云
明·谢迁
南望峨眉峰,去天不盈咫。东来千万叠,巍然独尊峙。旦时或兴云,云兴雨随至。瞻望倚方隅,膏泽被遐迩。比来夏秋交,妖魃忽为厉。旱暵动旬月,赤地几千里。山云杳无踪,乡民愁欲死。无.....
折杨柳行
汉·两汉乐府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降旨回銮时取道徐州视河工诗以纪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南来两务重,视河及观民。表里实相资,河治民始安。入疆即念兹,疏瀹命河臣。随銮乃细事,伫待嘉猷陈。高堰新堤固,淮口如前巡。其病不在斯,而在徐城滨。渡江以南来,闾阎商贾臻。麦.....
和益阳赵宰六首(其四)
宋·廖行之
世治不忘兵,公深爱国情。雄张新汉壁,势压旧吴城。夜月鸣笳肃,秋风列燧平。农耕浑自适,是处亩从横。
酒禁
宋·华岳
将军爱士民心失,太守忧民士气衰。大抵军民皆赤子,如何从此便藩篱。
感事二十一截句·选五(其二)
清·释敬安
茫茫沧海正横流,衔石难填精卫愁。谁谓孤云意无著,国仇未报老僧羞。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