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
阴
夜
宿
二
首
(
其
二
)
永
夕
卧
烟
塘
,
萧
条
天
一
方
。
秋
风
淮
水
落
,
寒
夜
楚
歌
长
。
宿
莽
非
中
土
,
鲈
鱼
岂
我
乡
。
孤
舟
行
已
倦
,
南
越
尚
茫
茫
。
写景抒情
秋日山水
抒情
地点
怀乡思亲
译文
整夜躺在烟雾笼罩的池塘边,四周寂静,天空辽阔。
秋风吹过淮河,夜晚寒冷,楚歌回荡不绝。
远方的宿莽并非我的故乡,家乡的鲈鱼也难以寻觅。
孤独的小船漂泊已久,前方的南越之地还是一片迷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舟的孤独景象。"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中的“永夕”给人以时间静止感,月色朦胧中,夜晚的宁静被水塘中的烟雾弥漫所打破。"萧条"二字生动地描绘了秋风吹拂下的树木声响,而"天一方"则表达了诗人在广阔天际中的孤独感。"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中,“秋风”和“淮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寒夜"二字增添了一种凄清之感,而"楚歌"则是诗人情感的一种宣泄,表达了他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的游子之感。"宿莽"指的是外地的草莽,而"非中土"则强调了自己不在故土。"鲈鱼"是江南特有的鱼类,"岂我乡"则是在询问这鲈鱼是否也是诗人故乡的象征。最后两句"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中的“孤舟”形象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旅途的疲惫,而"南越"二字则指的是地理位置,即诗人所向往的地方。"茫茫"给人以无边际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远方的渴望和不尽的旅程。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展示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孙逖
62首
孙逖(696~761)唐朝大臣、史学家,唐朝潞州涉县(今河北涉县)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史学家。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大醉归南禅弄影月下有作
宋·陆游
昔我变姓名,钓鱼散花洲。有船不用楫,江急听自流。即今客锦城,醉过百花楼。天风吹笋舆,快若凌空游。月露浩无际,指点隘九州。君看尘土中,颇有此乐不。题诗碧玉简,飞仙相答酬。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