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鸿
情感
思乡
离别
怀古
写景
山水
送别
秋天

赏析

这首《望湘人》是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其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怅年年逆旅”,开篇即道出游子常年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哀愁。“处处魂销,销来无可销处。”进一步描绘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无论走到哪里,都找不到心灵的归宿。“风外移巢,灯前抱影。”形象地描绘了游子在风中迁徙,夜晚独坐灯下,形单影只的情景。“谁念飘零人苦。”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游子内心的苦楚,无人理解的悲凉。“易得狂名,难求利市。”游子虽在外名声显赫,却难以在物质上有所收获,体现了世态炎凉的现实。“怀哉吾土。”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是游子心中永恒的主题。“况禁他、去燕来鸿,一递一声相诉。”以自然界的鸟儿相诉,寄托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向往。“同看天涯明月。”与远方的亲人共赏同一轮明月,虽相隔千里,但心却紧紧相连。“问几人寂寞,几人歌舞。”对比了游子的孤独与他人的欢乐,更突出了游子内心的孤寂。“纵唱澈旗亭,毕竟于卿何补。”即使在异乡高歌,也无法弥补内心的空虚与失落。“烂醉也,不借双鬟顾。”即使借酒浇愁,也无法忘记对故乡的思念。“不吊屯田荒墓。”对历史的感慨,对先人的缅怀,更增添了游子的忧国忧民之情。“待摧君、置酒沙棠,随著大江东去。”表达了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凝练,通过游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冷暖与人生的无常。

蒋士铨

257首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