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写春天
怀旧情感
叹年华虚度
赞美自然
场景
怀乡

赏析

这首《满江红》十四首之一,由清代诗人蒋士铨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慵懒、愁绪满溢的景象。首句“伏几昏昏”,以“伏”字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慵懒的姿态,而“昏昏”则暗示了内心的迷离与沉闷。接着,“却又是、困人天气”,点明了季节与心境的契合,春日的慵懒氛围让人心生倦怠。“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春日特有的景致——飞舞的花瓣在庭院中飘落,铺满了地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进一步渲染了室内环境的宁静与舒适,但同时又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药鼎的微声与窗外的日光、轻柔的茶烟与垂下的窗帘,构成了一幅和谐却又略显孤独的画面。“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表达了诗人面对春日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又有因身体不适和内心愁绪而产生的无力感。“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春日河畔的景色,柳树嫩绿的枝条如同鹅黄的奶油般细腻,而河中的水流则像鱼鳞般细密,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描绘了春日田园的景象,花朵与农人在田野间交织出一幅和谐的画面,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反思,虽然渴望回归田园,但现实的困境让他感到无奈与后悔。最后,“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以声音作为结尾,通过社鼓与饧箫的声音,进一步强化了春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春日里欢庆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感慨。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情感的复杂交织,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生活境遇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情感深度。

蒋士铨

257首
蒋士铨(1725年12月1日—1784年4月3日),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猜您喜欢

和元卿郊行
金·党怀英
马駃车驱起路尘,傍山阴翳作春温。东风欲放萌芽动,已有疲牛啮烧痕。
烛影摇红·花朝
清·杨玉衔
今问花神,生何偏诞春之半。风暄日暖燕莺晨,忙煞閒庭院。料理探芳心眼。锦城游、归歌缓缓。时光正好,百舌无端,浪评长短。客思天涯,踏青望里钿车远。青袍白袷试春衣,邻户闻裁剪。.....
残腊二首(其一)
宋·陆游
破腊春先到,微阴日易醺。鸟声犹寂寂,木意已欣欣。云起山分叠,风生水蹙纹。断肠何处笛,偏向醉中闻。
西村雪中寄程凝之
明·王醇
频枉相寻屟,能怜客未安。不令筇影独,翻隔雪花寒。无梦将欢续,何忧比序阑。近情难寄与,君向出游看。
西岘峰
元·黄溍
层云抱春岑,急濑泄嵌窦。修蹊入窈窕,众绿蔚以茂。名亭标水乐,柱折荒碑仆。幽寻得缁庐,乱石扶结构。青精午堪饭,碧涧寒可漱。平生慕真赏,及此成邂逅。冥探指绝顶,有路忽通透。缘.....
渔家傲·和欧阳韵一十六阕(其三十一)
明·夏言
春来长恨花时短。况多风雨尤堪怨。良夜好天无一半。光阴转。人情世事同舒卷。日对青山留顾盼。萋萋芳草天涯远。花下金杯时引满。莺声乱。红尘赖有山遮断。
和王世赏大参见寄四首(其四)
明·张吉
百忧公暇暂搴除,坐对幽棚落蠹鱼。雪月风花閒点染,羲文周孔旧图书。绝塞干戈牢落后,故人杯酒笑谈初。忧来若说病堪比,请赂名医卜晏如。
题鸣臣林明府园亭(其二)
明·佘翔
白发逍遥不计年,兴来时咏考槃篇。濯缨池上宽垂钓,鱼在濠梁乐已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