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饿
思乡抒情
情感表达
季节感怀
山水写景
景物寄托
怀古哲理
历史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孙元衡的《偶有故园之思,辄以自解》表达了诗人深夜怀乡之情和人生的感慨。首句“乡梦初回月已沈”,描绘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却发现月已西沉,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霜根旅鬓自萧森”通过比喻,将自己的白发比作霜根,形象地写出漂泊他乡的落寞与岁月的沧桑。颔联“莼鲈惹恨非佳味,鸿雁牵愁岂义禽”,诗人借莼鲈和鸿雁这两个意象抒发思乡之情。莼鲈本是故乡美味,但此刻却勾起离愁;鸿雁南飞,象征归乡,然而诗人却无法随其而去,反添愁绪。这两句寓情于物,深沉而动人。颈联“关塞老凭寒饿骨,海山閒付短长吟”,诗人自嘲为关塞间的老人,形容自己在困苦中度日,只能把心中的愁绪寄托于诗歌创作。最后一句“百年万事皆如戏,何处翱翔非邓林”,诗人感叹人生如戏,世间万物皆是过客,即使有飞翔的愿望,又能何处寻觅像邓林(传说中的神木,凤凰栖息之处)那样的理想之地呢?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深远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无奈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