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
间
画
潇
湘
入
景
烟
寺
微
茫
几
杵
钟
,
渔
村
斜
映
夕
阳
红
。
平
沙
落
雁
迷
轻
霭
,
远
浦
归
帆
趁
便
风
。
山
市
微
岚
孤
屿
断
,
江
天
欲
雪
暮
云
同
。
洞
庭
月
色
潇
湘
雨
,
想
像
阴
晴
似
梦
中
。
写景
山水
赞美
情感
秋节
节日
想像
地方
天色
平沙落雁
送别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于谦的《壁间画潇湘入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烟寺微茫几杵钟”,以烟雾缭绕的寺庙和隐约传来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渔村斜映夕阳红”描绘了渔村在夕阳余晖中的温暖色彩,显现出生活的恬静与和谐。“平沙落雁迷轻霭”写的是大雁在轻薄的雾气中飞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转换。下一句“远浦归帆趁便风”则展现了船只顺风而行,归家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归心似箭的情感。“山市微岚孤屿断,江天欲雪暮云同”描绘了远处山市在微风中若隐若现,江面上即将降雪的暮色苍茫,给人以冷寂而深远的感觉。最后一句“洞庭月色潇湘雨,想像阴晴似梦中”,通过想象洞庭湖的月色与潇湘的雨交织,如同梦境一般,表达了诗人对画中景象的深深沉醉和无尽遐想。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壁间画中的潇湘景色,将视觉与想象相结合,展现出一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
于谦
426首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猜您喜欢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庸山诗为张庸庵赋
清·曹禾
安石揪枰陆羽茶,辋川山色镜湖花。尊前风月应无价,日草新诗付酒家。
十六夜月
宋·刘黻
何处吹来笛一声,长空如水浸江城。中秋有月云偏妒,底事今宵放得明。
人日嵩明道中二首(其二)
清·郑珍
茜红袖衩雪白巾,拜年女儿娇上春。杨林海边满花树,土主山头皆醉人。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送致仕沈彬郎中游茅山
唐·李中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