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陵
春
雪
天
风
吹
雪
满
千
山
,
不
见
桃
花
汎
碧
澜
。
洞
里
仙
人
贪
种
玉
,
岂
知
人
世
有
春
寒
。
写雪
写景
节气
赏析
这首诗《武陵春雪》由宋代末年至金初时期的诗人张斛所作。诗中描绘了冬日雪景与春意的微妙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首句“天风吹雪满千山”,以“天风”为引子,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在凛冽的北风中飘扬的情景,覆盖了千山万岭,展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壮丽景象。这里的“天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含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更替的力量。次句“不见桃花泛碧澜”,则将视线从广阔的雪景转向了更为细腻的春意。桃花是春天的象征,但在这首诗中,诗人却巧妙地运用“不见”二字,暗示了春意的隐匿或被雪掩盖,使得原本应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变得有些许失落感。同时,“泛碧澜”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盛开时水面倒映的美丽景象,此处的“不见”与上一句的“满千山”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的深度。后两句“洞里仙人贪种玉,岂知人世有春寒”,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洞里仙人贪种玉”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那些沉迷于追求物质财富或理想世界的人们的思考。他们或许忘记了人间的冷暖,忽略了现实中的季节更迭和人生的无常。通过“岂知”二字,诗人流露出对这些“仙人”的一丝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描绘冬雪与春意的对比中,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和谐,又蕴含了对人类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
张斛
27首
生卒年均,辽时南渡,约金太祖天辅中前后在世。仕宋为武陵守。金建国,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善书画,工诗宇文虚中颇激赏之。元好问称:“其文笔字画,皆有前辈风调,宇文(虚中)大学士甚赏之。”(《中州集》)斛著有南游、北归等诗集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吟社递至诗卷足十四韵以答之为梅水村发也(其七)
宋·赵必?
子猷癖爱竹,无梦到香影。雪夜棹匆匆,未必有诗兴。
山中冬夜
唐·张乔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沁园春·十月晦日怀庆使院望太行山积雪
清·陈维崧
雪满太行,碧潋瑶翻,纷然沓来。正黄河欲吼,六花籍籍,青山乍老,一夜皑皑。素女淩空,眩师泼水,十万琼楼面面开。深林外,更狐踪半灭,兽窟全埋。万钟宁我加哉。且濡发狂歌乾百杯。.....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