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写景
咏物
情感
忧民
季节
夏天
动物
蝗虫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朝时期目睹飞蝗蔽日的景象,表达了对这一自然灾害的深切忧虑与无奈。首句“西日照城东”以日落西山的景象为背景,预示着一场不寻常的事件即将发生。接着,“飞蝗忽蔽空”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蝗虫群飞的壮观场面,它们遮天蔽日,如同乌云一般,给大地带来一片恐慌。“声如挟风雨,势若走儿童”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蝗虫群飞的声音比作挟带风雨的巨响,形象地描绘出其声势之大;同时,将蝗虫的行动速度比作奔跑的儿童,突出了它们迅速而混乱的动态。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人感受到作者面对自然现象时的震撼与不安。“老眼何曾见,残年未拟丰”表达了作者对如此大规模蝗灾的惊讶和对未来收成的担忧。在经历了多年的辛勤劳作后,老年的作者本以为可以迎来丰收的一年,却遭遇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未来的前景变得黯淡无光。最后,“忧勤正云汉,玄默可能通”两句,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他深感忧虑和劳苦,仿佛在天际的云汉中寻求解脱之道;另一方面,他又寄希望于通过静默和冥想来沟通天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既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也反映了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人类的无助与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李东阳

1557首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您喜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旅舍
宋·陆游
寺钟吹动四山昏,系缆来投江上村。木落不妨生意足,水归犹有涨痕存。炉红手暖书差健,鼎沸汤深酒易温。勿为无年忧寇窃,狺狺小犬护篱门。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西樵作(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多雨天湖决,鱼飞下碧峰。船浮山口石,罾挂市门松。瀑布添无数,梅花积几重。行行溪路暝,催客一声钟。
避寇即事十二首(其八)
宋·左纬
转徙不知处,乱山逢掩扃。断崖飞虺蛰,枯木乱鸦腥。莽苍人烟灭,黄昏鬼火青。夜寒长饮泣,安得壮夫听。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