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写景抒情
历史怀古
抒情
赞美
送别
咏物怀古
悲壮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与荆轲友善,善击筑(古时的一种乐器)。宋意:燕国的勇士。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赏析

这首诗是对古时刺客荆轲的赞美,通过对其壮举和忠诚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事业的向往和怀念。诗中“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两句揭示了荆轲的抱负与使命,而“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则描绘出了他忠于朋友、勇敢出行的形象。“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表现了别离时的情感和对英雄壮举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荆轲刺秦这一史实的艺术再现,传达了一种悲壮与豪迈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事业未竟的哀叹。在鉴赏这类古诗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字面之意,更要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历史背景。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的英雄气概和文化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陶渊明

138首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寄福建杜廉访使君
元·范梈
臬府群工表,言官百世公。君王资稷契,台阁起黄龚。吴越联闽服,蛮夷偃汉风。九州诸道右,一柱众流中。虎豹精神肃,豺狼道路通。青冥行劲锐,白日贯精忠。斧绣扬秋隼,泉阿达夜蛩。壶.....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紫岩刘公参赞留务贺赠
明·严嵩
玉堂延阁旧儒仙,华省三台次第迁。待入凤池司帝制,暂持龙节掌兵权。寰区人物甄陶内,建业山河控制前。共道全才齐吉甫,早闻功德格皇天。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送郑产庄
宋·李之仪
酌君白玉杯,送君正黄梅。长安风沙眯人眼,君行暂诣黄金台。剧辛已老乐毅去,荆棘平地多龙媒。九重深沉四海远,快便谁许参云雷。黄金台高不易上,并州雄节几尘埃。当时勋业皎白日,馀.....
齐天乐·树园、橘公乘月来过,东坡泛舟赤壁之夕也。客去为词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盟鸥不管今何夜,鹤声露华偏警。去烛听秋,钩帘坠叶,清绝吾庐人境。孤光照岭。看如此江山,也堪乘兴。柳下扁舟,故开图画放吟咏。迎风一笑动竹,素心晨夕数,凉味同永。镜底无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