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郭
主
簿
二
首
(
其
二
)
和
泽
周
三
春
,
清
凉
素
秋
节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肃
景
澈
。
陵
岑
耸
逸
峰
,
遥
瞻
皆
奇
绝
。
芳
菊
开
林
耀
,
青
松
冠
岩
列
。
怀
此
贞
秀
姿
,
卓
为
霜
下
杰
。
衔
觞
念
幽
人
,
千
载
抚
尔
诀
。
检
素
不
获
展
,
厌
厌
竟
良
月
。
写景秋色
咏物菊花
抒情怀古
节令秋天
译文
雨水调顺整春季,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珠凝聚无云气,天高肃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耸立,远眺益觉皆奇绝。
芳菊开处林增辉,岩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坚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贤隐士,千百年来守高节。
顾我素志未施展,闷闷空负秋十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春日和秋夜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两句,以平和的语调引入季节的转换,春天的温暖与秋夜的凉爽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对立又和谐的氛围。"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接着描绘了一幅清晨或深夜的画面,无论是露水凝结还是星空辽阔,都显得格外宁静与明净。"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则转向山峦之美,远观山峰的挺拔,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诗人的胸襟。"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两句,以菊花和松树为象征,传递出一种坚贞不屈、独立自强的情怀。菊花在秋天绽放,象征着坚守本色;青松则是岁寒三友之一,常绿不衰,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一句,更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以菊花和松树自喻,彰显出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内在美好的精神状态。"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则转向对往昔友人的思念与怀抱。诗人通过酒杯中的酒水,寄托着对那些不在身边的人的深情厚谊和永恒的祝福。最后两句"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之情。虽然无法将这份纯净无瑕的景致长久保留,但在心中它已成为了永恒的记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品格的情怀,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感。
陶渊明
138首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猜您喜欢
次韵陈久道秋雨书事二首(其二)
宋·刘才邵
萧萧凉气增,发兴殊不恶。长烟拂秋晕,小雨滑溪涸。夜长虫语乏,池冷莲衣落。崇兰媚深静,晚菊甘寂寞。寒姿晓更鲜,芳气初不索。譬彼幽闲女,静饰保纤弱。又如耿介士,逸志卑燕雀。无.....
饯菊
清·秦廷璧
赏秋已少客来过,一霎秋光感逝波。佳色阑珊留蝶梦,落英狼藉唱骊歌。白衣人到离情绕,玉质枝残别恨多。帘卷西风花落尽,古松犹自耸岩阿。
采菊一首
明·黄省曾
金穹动凉飙,白露巳秋滴。众花悉潜翳,中林正岑寂。仙城九光霞,散为篱间色。钟子赋有遗,陶翁未兼觌。堪为王母弄,尝给羡门食。吾欲餐落英,携壶一攀摘。
一落索
清·孙云鹤
遥峰过雨还凝碧。一天秋色。画楼昨夜陡生寒,应念我、关山客。衣上酒痕尘迹。倦途难息。白云红树已销魂,更何处、斜阳笛。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