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事
战后生活
怀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过后,诗人归家时的喜悦与平静。"遂有还家乐",战事平息,诗人得以返回久别的家园,心中充满了归家之乐。"跳梁贼尽平",贼寇被清除,国家恢复安宁,这是诗人归家的前提和背景。"举家开笑口",全家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笑容是战乱结束、生活回归常态的象征。"一棹出江城",诗人乘船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宁静的家乡,这一场景充满了对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儿女团圞坐",孩子们围绕在父母身边,家庭团聚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风波自在行",虽然外面的世界可能仍有波折,但诗人内心已感到自由与平静,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惊魂犹未定",尽管战乱已经过去,但诗人心中仍存有余悸,对过去的动荡不安有所回味。"夜半莫呼兵",深夜里,诗人希望不再有战争的呼唤,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战乱后人们重获安宁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深深向往。

黄遵宪

845首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猜您喜欢

送客往涔阳
唐·李群玉
春与春愁逐日长,远人天畔远思乡。蘋生水绿不归去,孤负东溪七里庄。
本朝乐曲
金·完颜雍
猗欤我祖,圣矣武元。诞膺明命,功光于天。拯溺救焚,深根固蒂。克开我后,传福万世。无何海陵,淫昏多罪。反易天道,荼毒海内。自昔肇基,至于继体。积累之业,沦胥且坠。望戴所归,.....
书壁
宋·释谷泉
余此芭蕉庵,幽居堆云处。般般异境未暇数,且看矮松三四树。寒来烧枯杉,饥食大紫芋。而今抛之去,不知谁来住。
西平乐·癸亥秋莅官清江,政简多暇,蒐集县先正宋孔文仲、武仲、平仲、刘敞、刘攽、徐天麟、徐梦华、张洽、向子諲、杨无咎、杨至质、元杜本、范椁、傅若金、杨士宏、明敖英、杨廷麟等遗箸,编为清江先正遗书,将次第校印,遽迁官去,惜其不成,漫题目录后,用清真韵
清末近现代初·周岸登
吏隐萧滩,棹回鹿渚,怀古倍觉情赊。三孔刘徐,宋贤遗集,搜求梦杳云遮。叹旧日祠堂陋本,讹舛难资镜考,何人为取,嫏嬛中秘,更刻麻沙。无恙江清嶂碧,思大雅、怅望动咨嗟。探源流略.....
濡须道中
宋·章甫
今年淮西旱,城市无米粜。所至萧条童仆饥,手持楮币无人要。行不择日粮不赍,恨身不生太平时。还家从头语儿辈,山中寂寞犹可耐。
寄郢州崔守八首(其四)
宋·陈造
碧香当日荐金船,桑落宜城不直钱。一自黄堂沉醉后,至今追忆尚流涎。
萍乡道中和枫潭韵
明·陈天资
飘泊天涯路,孤伶客里身。云山常作伴,琴鹤旧相亲。历惯风霜苦,空惊岁月频。廿年驰部檄,不换此身贫。
忆江南旧游二首(其二)
唐·羊士谔
曲水三春弄綵毫,樟亭八月又观涛。金罍几醉乌程酒,鹤舫闲吟把蟹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