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舟
行
至
桐
庐
杪
秋
天
气
佳
,
九
日
更
可
喜
。
众
人
竞
登
山
,
而
我
独
泛
水
。
江
明
野
色
来
,
风
淡
汲
鳞
起
。
苍
翠
观
远
峰
,
泬
寥
度
清
沚
。
沙
禽
泛
悠
飏
,
岸
竹
摇
萝
靡
。
溯
湍
怀
谢
公
,
临
濑
思
严
子
。
紫
萸
空
俗
佩
,
黄
菊
漫
妖
蕊
。
落
帽
非
我
远
,
虚
垒
非
我
耻
。
扣
舷
月
娟
娟
,
濯
足
石
齿
齿
。
澄
心
以
逍
遥
,
坻
流
任
行
止
。
秋节
写景
写水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花
菊花
地点
桐庐
情感
思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基在秋季九日乘舟游览桐庐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比他独自泛水与众人登山的场景,展现出他对自然的独特欣赏和超然心境。江面开阔,野色清晰,微风轻拂,鱼儿跃动,远处峰峦苍翠,近处清流潺潺。诗人观察到沙洲上的禽鸟自由飞翔,岸边的竹林随风摇曳,引发他对古人谢公和严子的追思。诗人对传统的重阳登高习俗持淡然态度,紫萸和黄菊虽为节日象征,但他并不追求世俗的热闹,反而选择在舟中欣赏月色,洗濯双脚于石上,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他的心灵得以澄明,随水流而行,随性而止,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逍遥的人生态度。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寓情于景,表达个人志趣与人生哲学的山水诗。
刘基
1585首
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