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简
斋
十
月
已
惯
禁
秋
不
用
悲
,
无
情
日
月
去
如
飞
。
霜
晚
起
风
鸦
自
宿
,
江
南
欲
雪
雁
安
归
。
小
园
梅
花
照
眼
在
,
老
子
鬓
毛
如
昔
非
。
败
絮
与
官
供
战
卒
,
遥
怜
老
妇
泣
牛
衣
。
写景
咏物
情感
怀古
梅花
秋节
季节转换
的哀伤
感时伤事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赵文所作的《和简斋十月》,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首句“已惯禁秋不用悲”暗示诗人经历世事沧桑,对秋天的到来已不再感到悲伤,然而“无情日月去如飞”则揭示出尽管习惯于这种变迁,但光阴的快速消逝仍让人感叹不已。接下来的两句“霜晚起风鸦自宿,江南欲雪雁安归”,描绘了深秋的景象,乌鸦在寒风中寻找栖息之处,而江南即将降雪,大雁难以找到归途,寓言着人生旅途的艰难和离散。“小园梅花照眼在,老子鬓毛如昔非”通过梅花的映照,诗人对比自己往昔的容貌,感叹岁月不饶人,自己的鬓发已经不再如昔日般茂盛。最后两句“败絮与官供战卒,遥怜老妇泣牛衣”,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官府仅以破旧的棉絮供给士兵,而民间老妇甚至在寒冬中哭泣,穿着破烂的牛衣,流露出诗人对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深深同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时光感怀,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赵文作为宋末元初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赵文
209首
初名凤之,又字仪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文天祥门人,并曾入其幕府参与抗元活动。与刘辰翁父子亦交厚,辰翁对其非常推重,刘将孙亦与其结“青山社”,其结社情况现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