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南泉庵
怀古
抒情
边塞
悼亡
战争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邱道隆的《南泉庵》描绘了一幅战后归隐的画面。首句“南征战士欲投戈”,展现了曾经南征的战士们在战争结束后渴望放下武器,寻求宁静生活的情景。他们选择在南泉庵这样的地方,将旗帜倚靠在薜荔萝藤之间,寓意着放下过往的荣耀与纷争。接下来的两句,“酒熟田家来赛社,晚晴渔舍乱堆蓑”,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乐趣,田家酿出的美酒引来村民聚会庆祝,而渔夫们的蓑衣在夕阳下随意堆放在渔舍,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和谐的氛围。“半帘风月吟中趣,一剑功名水上波”则转而抒发诗人的感慨,他们在吟诵诗歌中品味风月之趣,但对过去的功名水波不兴,流露出淡泊名利的心境。最后两句,“指点当年陈迹在,几人襟袖泪痕多”,诗人回首往事,感叹那些曾经的征战岁月已成陈迹,曾经的战士们如今有多少人在回忆中洒下了追忆的眼泪,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哀伤的交织之情。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南泉庵为背景,通过战士的归隐和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邱道隆

1首
知顺德县。时值岁歉,立法赈饥。毁淫祠,新学舍。擢江南道御史,首请逐佛郎机入广南、停浙江织造二事。及巡山西,督河东盐课,疏请开濬古永丰渠,建盐仓,处屯军,补额课。言皆硕画。时分守太监黄玉,怙恃逞威,道隆列罪状劾之。再巡四川,又劾分守少监阎良。会有旨举用人才,凡所疏荐,皆一时耆宿。以鲠直触忌,出知南雄府。端方持大体,僚属凛凛奉法。常大书“畏天悯人”四字以自警。以亲老告归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折槛行
唐·杜甫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