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日
过
何
侍
御
园
亭
漆
园
池
馆
枕
清
溪
,
上
有
词
人
翰
墨
题
。
兰
桂
香
风
当
席
满
,
松
萝
佳
色
入
帘
低
。
日
长
玄
室
酣
龙
卧
,
春
早
芳
林
听
鸟
啼
。
地
主
多
情
能
爱
客
,
一
尊
移
对
画
楼
西
。
写景
春日
咏物
动物
松萝
抒情
赞美
山水
田园
佳节
春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访友于何侍御的园林之景,充满了生机与雅致。首句“漆园池馆枕清溪”,以“漆园”点明地点,暗示此处环境幽静,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而“枕清溪”则进一步渲染出水边园林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上有词人翰墨题”一句,既赞美了园林的文人气息,也预示着这里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兰桂香风当席满,松萝佳色入帘低”两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园林内的美好景象。兰花与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而松树与萝藤的绿意透过窗帘,为室内增添了一抹生机。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园林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长玄室酣龙卧,春早芳林听鸟啼”则将时间与空间的转换巧妙融合。白天悠长,仿佛龙在深邃的洞穴中沉睡,暗示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而春天早早来临,林间鸟鸣声声,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活力与生机。这两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最后,“地主多情能爱客,一尊移对画楼西”表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以及与来访者的深厚情谊。主人不仅精心布置了园林,还亲自接待客人,甚至将酒宴移到画楼西,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与款待。这一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园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昭德皇后挽歌词
唐·白居易
仙去逍遥境,诗留窈窕章。春归金屋少,夜入寿宫长。凤引曾辞辇,蚕休昔采桑。阴灵何处感,沙麓月无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