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
写景
秋景
写鸟
写风
抒情
秋节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辽阔景象,以鹭鸟的飞翔作为主要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首句“沧洲开晚景”,点明地点与时间,沧洲即水边之地,晚景则暗示夕阳西下,天色渐暗。接着“莽苍更依稀”一句,通过“莽苍”形容广阔的视野,而“依稀”则透露出景色的朦胧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有鹭从中起,于天尽处飞。”这两句直接描绘鹭鸟的活动,鹭鸟从水面升起,在天边自由翱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鹭鸟的形象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象征着自由与超脱。“数丝风冉冉,一片雪晖晖。”这两句进一步描写环境,微风轻拂,如同细丝般温柔,而远处的天空则映照着一片雪白的光辉,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外路迷乡国,天风起我衣。”诗人借风起衣动,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远游寻鹤侣,近不为鱼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游天地,远离世俗的诱惑,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纯净。“西塞山边雨,渔蓑独自归。”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渔人独自归家的画面,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呼应,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寄托。西塞山的雨,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挑战,而渔人的独归,则寓意着在风雨之后的平静与自我实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理想与故乡的深深眷恋。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是宋末元初时期文人情怀的体现。

刘辰翁

563首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