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杨
后
江
黄
希
斋
赵
洪
洋
陆
双
石
迎
祥
寺
分
韵
得
溪
字
郭
外
逢
僧
寺
,
林
深
野
路
迷
。
扪
萝
凌
石
磴
,
随
柳
过
青
溪
。
花
梵
闻
经
语
,
松
风
听
鸟
啼
。
向
来
幽
僻
意
,
欲
就
白
云
栖
。
写景
地点
山水
写花
荷花
抒情
秋意
写鸟
鸟啼
松风
幽僻
寺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寻访僧寺的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首句“郭外逢僧寺,林深野路迷”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深入山林的氛围,诗人仿佛在城市的边缘偶然发现了隐匿于密林深处的寺庙,道路蜿蜒曲折,让人迷失于自然的怀抱之中。接着,“扪萝凌石磴,随柳过青溪”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行进过程中的景象。诗人用手触摸着藤蔓,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石头台阶,沿着柳树旁的小溪前行,这一系列的动作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观察和欣赏。“花梵闻经语,松风听鸟啼”则将视线转向了寺庙及其周围的环境。在花香与梵音中,诗人仿佛听到了僧侣诵经的声音,而在松林间,鸟儿的啼鸣与微风吹拂松枝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与宗教的融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向来幽僻意,欲就白云栖”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静生活的向往。他似乎在思考,是否可以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与白云为伴,过上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致的赞美,也是对内心追求的一种表达。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张治
31首
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世宗即位,成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入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常以兵弱民穷而天下干耗、经费无纪为忧。对人态度平易,喜奖掖士类。有《龙湖文集》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鹧鸪天(其二)葭萌驿作
宋·陆游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题珍溪朱南凤书院
明·朱谏
雁荡诸峰尽向西,芙蓉水落到珍溪。琼枝玉树连书屋,白石清泉带柳堤。雨过杏川看犊饮,春深草阁听莺啼。眼前即是神仙地,何必桃源更问蹊。
采菱曲(其一)
元末明初·钱宰
绿柳横塘曲,沧湾是妾家。菱歌不解唱,秋水照荷花。
念奴娇·和姜白石
清·顾太清
湖亭依旧,记从吾游者,二三仙侣。今日莲花开已遍,翠盖团团无数。荷露烹茶,碧筒吸酒,又听萧萧雨。远山遮尽,片云应是催句。欲暮白鹭成行,避人沙渚,拍拍冲天去。争忍西风容易落,.....
樟树镇五公寺
元·何中
久幽厌拘维,暂弛欣舒散。近关得禅扉,择步历苍藓。沈沈松阴重,滟滟水光远。残花起馀香,乳禽响新啭。虚廊清昼长,高僧坐谈简。学空素所昧,虑妄还自遣。移晷始知归,生烟满林晚。
云亭萧氏园池杂兴次韵四首(其一)
明·刘崧
日日西园载酒来,好花深映洞门开。水涵香雾空青湿,山拥晴云紫翠堆。林径微风看燕度,石桥细雨听莺回。酣歌却望双峰近,落日松声万壑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