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花
春日
落花
写景
情感
离别
赞颂
怀古

赏析

这首《落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的景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首联“是空是色想非非,才逐春来又送归”,开篇即以哲学思考引入,将落花视为自然界中的一瞬,既非纯粹的实体(色),也非虚无的存在(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随季节更迭而生灭。这句诗巧妙地融合了佛家的“空”与“色”之说,以及道家的“无常”观念,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深刻理解。颔联“委地从教风雨妒,漫天疑作劫灰飞”,进一步描绘了落花在风雨中的命运。无论是委身于地,还是随风飘散,都逃不过自然法则的支配。这里,“风雨妒”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无情,而“劫灰飞”则暗示了生命的消逝如同宇宙洪荒后的灰烬,充满了悲凉与无奈。颈联“不仁造物陈刍狗,有恨江山带落晖”,将落花的命运上升到对造物主的质疑,以及对江山易主、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不仁造物”是对自然法则的反思,而“有恨江山带落晖”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深深遗憾。尾联“寂寂园亭朝复暮,忍看红瘦绿偏肥”,收束全诗,将落花的景象置于静谧的园林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红花凋零,绿叶却愈发茂盛。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也隐含了对生命轮回、新旧交替的哲思。最后一句“忍看红瘦绿偏肥”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规律时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整体而言,《落花》一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时间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切感怀。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上巳日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良辰南苑畅登临,婉娩青春即渐深。蛾月一痕刚挂汉,莺时几树欲笼阴。悦怀诗境无边富,蓄眼韶光底用寻。猎罢佽飞陈马技,聊徵故事射华林。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