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写景
抒情
离别
春天
怀古
写山
赞美
思乡
动物
离乱
战争

赏析

这首诗《寄怀邝湛若》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描绘月夜景色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邝湛若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局动荡、离乱纷扰的感慨。首联“屋角见新月,林端动远思”,以新月为引子,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月光从屋角洒下,照亮了远方的思绪,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新月”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颔联“候潮鱼海渺,哀野雁云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潮水的渺茫与鱼儿的游弋,以及天空中哀鸣的野雁,都构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海潮的广阔与鱼儿的渺小对比,野雁在云层中的哀鸣,都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苦涩。颈联“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直接点明了时代的背景。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身处战乱年代的现实,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局势的忧虑。离乱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更是对整个社会动荡的概括,烽烟四起则更加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尾联“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以春日的凋零和秾李的嫁接为喻,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春色的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而秾李嫁高枝则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易逝和命运的不可控。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际遇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迷茫。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