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陈
教
谕
每
惟
斯
道
南
,
七
闽
小
邹
鲁
。
考
亭
四
书
学
,
日
月
行
万
古
。
我
生
亦
何
幸
,
私
淑
欣
有
遇
。
南
来
证
文
献
,
令
人
动
遐
虑
。
斯
文
欠
统
一
,
正
学
真
一
缕
。
莆
阳
礼
义
国
,
敛
衽
殷
黼
冔
。
缅
思
东
湖
集
,
复
斋
接
前
绪
。
至
今
耆
俊
多
,
渊
源
此
其
祖
。
德
闳
有
闻
孙
,
邂
逅
快
披
睹
。
儒
先
教
化
地
,
师
传
盛
称
誉
。
教
成
畀
邻
邦
,
祖
训
有
遗
矩
。
岂
但
美
彼
芹
,
更
思
甘
棠
树
。
一
邑
召
可
行
,
尽
分
皆
有
补
。
十
室
有
忠
信
,
矧
此
万
家
聚
。
派
近
源
可
寻
,
我
来
重
瞻
溯
。
当
年
弦
诵
声
,
溪
水
自
东
注
。
典
刑
前
辈
人
,
溪
山
正
堪
数
。
安
得
杖
屦
陪
,
安
溪
溪
头
路
。
抒情
怀古
读书
赞美
地点
山水
友情
自然景象
描画事物形象
感慨世事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末年至元初的诗人熊鉌赠予陈教谕的作品,表达了对福建地区学术文化的敬仰和对教育传承的赞美。诗中提到福建南边的学术氛围浓厚,犹如古代的邹鲁之地,特别是考亭的四书学说影响深远。诗人感到幸运能亲承教诲,南来的学者们丰富了文献,让人深感忧虑的是学术的统一性有待加强。福州莆阳一带以礼仪之邦著称,东湖集和复斋延续着前人的学术传统,培养出众多才俊。陈教谕作为儒家教育的后继者,其贡献不仅限于本地,也惠及邻邦,如同美芹和甘棠之惠。诗人感慨万分,希望能亲身追随这样的教育传统,沿着溪流追寻先贤的足迹。他还提及了当年学子们的读书声回荡在溪边,前辈们的典范犹在眼前。他期待有机会陪伴在安溪溪头,感受这份深厚的教育氛围。整首诗体现了对教育价值的重视和对学术传承的热忱。
熊鉌
114首
初名铄,字位辛。一号退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授汀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寄芸敏京师
清·陈书(伯初)
北雁不来秋雨稀,湖云衔日游人归。轩窗卧愁诗又瘦,稻粱晚熟螯难肥。去年花黄蝴蝶飞,登堂别君觞交挥。诗书制序石林至,丰采映壁如云翚。我今不乐辞庭闱,君复流连淹帝畿。僧房独榻亦.....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