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写景
咏物
抒情
节日
七夕节
情感
爱情
山水

译文

夏天的暑气消退了,一阵黄昏雨过后,尘土一扫而空。刚结露的时候冷风清理了庭院。碧空如水,一弯新月,挂在远远的天空。可能是织女叹息久与丈夫分离,为赴约会,乘驾快速的风轮飞渡银河。放眼望去,高远的夜空缕缕彩云飘过银河。明亮的银河高悬若泻。
娴静幽静的夜空。要知道此情此景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闺楼上的秀女们在月光下望月穿针引线,向织女乞取巧艺。抬起粉面,云鬓低垂。猜一猜是谁在回廊的影下,交换信物,切切私语。愿天上人间、年年今日,都欢颜。

赏析

这首词描绘的是秋天雨后夜晚的清新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月宫仙子的想象和人间情感的寄托。"炎光谢"象征着暑热消退,"芳尘轻洒"则暗示了雨后的洁净与宁静。"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描绘出秋夜的凉爽和明亮,如同银河倒挂。词人借"星娥"即嫦娥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相聚的向往,"飙轮欲驾"象征着她想要乘风归来的愿望。"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神秘与广阔。接下来,词人将视线转向人间,"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描绘了古代女子在七夕之夜乞巧的情景,"抬粉面、云鬟相亚"则展现出她们的娇美。"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暗示着爱情的私密和思念之情,而"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则是词人对永恒幸福的期盼,希望每年的此刻都能共享欢乐。总的来说,这首《二郎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中秋或七夕这样的传统节日氛围,同时也融入了词人的深深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柳永

218首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